今天青年营 明天奥运村
这里比奥运村规模稍小一些,虽然不如奥运村设施先进,但只要奥运村有的,这里几乎都能找到一件相同或者类似的“翻版”。这是北京2008奥林匹克青年营营地——北京101中学校园,有人把这个营地称做“迷你奥运村”。许多居住在这里的青年营营员很可能在若干年后成为奥运村的真正主人。
各国希望之星落户青年营
每天早晨6时至7时,是青年营全体营员的晨练时间。晨练过后,总有几个“老外”依然孜孜不倦地在大操场上锻炼身体。来自所罗门群岛的营员埃拉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我每天早上必做的体能训练,现在教练不在,我得自觉。”身高1.75米的埃拉是一名网球运动员,她告诉记者,她击败了网球队的所有队员后,得到了参加由所罗门群岛奥委会举办的青年营营员选拔赛的机会,经过笔试、面试后才拿到本届奥林匹克青年营的入场券。
在北京奥林匹克青年营里,像所罗门群岛一样派出本国优秀运动员参加青年营的国家和地区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营员素质都很高,个个优秀。”青年营营员协调员刘魁说,别看有些国家是派小运动员来参加,这些人也是运动员中的佼佼者,“有的营员能说五六种语言。”
喀麦隆营员尤索法刚来青年营时只会说法语,几天过去后,他竟然从其他国家的朋友那学会了6种语言中的一些简单用语。
加拿大营员卡森是一名击剑运动员。来中国之前,他在家乡的小镇上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钢琴独奏音乐会。每一个参加音乐会的人都需要花10加元购买门票,音乐会所得收入被用于癌症研究。卡森还是一名社区义工,经常给社区里的老人送食物和水等生活必需品。
据了解,除了选派优秀运动员代表参加奥林匹克青年营活动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采取海选方式挑选青年精英参加青年营活动。
比如中国台湾地区,一男一女两名营员经过两轮笔试、一轮中英文面试及一轮才艺表演比赛才脱颖而出,得到参加青年营的机会。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出于各种考虑,委托驻华大使馆选派青年营营员,这些营员大多数是在华留学生。
不能参赛 照样体验奥运
虽然各国均派出了本国的优秀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青年营活动,但毕竟这些年轻人或因为实力不够,或因为年纪太小,错过了作为一名运动员代表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机会。但作为青年营营员的他们,照样可以体验奥运。
回想起半年前国内举办的奥运会参赛资格选拔赛,蒙古国摔跤运动员英克托还是有些难过:“差一点点,我就能代表蒙古来参加奥运会了。”
英克托只有16岁,1.68米的身高,体重近70公斤。8月12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内正在进行摔跤比赛。英克托坐在后排,双手握拳,双目炯炯地盯着赛场,口中念念有词。
他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参加了奥林匹克青年营,如果不是他所在的青年营小组正好被安排来看摔跤比赛,他一定不会自己在家里看电视转播。“我自己是被淘汰下来的,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肯定不会看比赛。”英克托说。
几场摔跤比赛看下来,离开场馆时,英克托笑了。他说:“看比赛时我就想,如果是我在台上进行比赛,面对那么多观众,还有那么多其他国家的对手在下面看着,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我可能发挥不好。”
除了看奥运比赛,最让营员们兴奋的恐怕还属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
8月8日,对于这400余名来自全球五大洲的青年营营员来说,也许是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日子。
这天中午,他们刚刚亲历了奥运圣火在青年营营地传递的盛况,晚上又来到国家体育场——鸟巢。按照奥林匹克青年营的惯例,青年营营员可以亲临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感受开幕式的每一分钟。
来自冈比亚的奥斯曼提起开幕式特别兴奋:“我特别喜欢中国的文化,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太精彩了,每个环节都让我很兴奋。我真的为中国人感到荣耀!我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专业人士,组织一场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样的晚会。”奥斯曼说,他要把他记录下来的一切带回自己的国家,让自己的父母、同学和朋友看到北京,了解中国。
中国文化为营员融合提供平台
除了体验奥运,本届奥林匹克青年营还有两条重要的主线——交流学习和了解中国。在青年营营地里,但凡公共活动区域,均布置了205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
“你看,那是我们国家的国旗,黄的加绿的那个。”8月12日,北京101中学小球馆里,巴巴多斯营员乔安一边包粽子,一边向同伴托菲介绍自己的国家。小球馆屋顶上悬挂着205面五彩斑斓的旗帜,乔安腾出正在包粽子的手,伸长了脖子指着巴巴多斯的国旗对托菲说:“我一进来就先找到国旗,我们国家太小,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先向朋友们介绍国旗比较实际。”
几天来,托菲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结识了多少新朋友。托菲告诉记者,只要有时间,营内所有有关中国文化的展示活动她都会参加,“中国文化展示活动会吸引很多营员参加,我能从中找到许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与奥运村一样,在奥林匹克青年营,每天都有小规模的中国文化展示活动,如陶艺、美食、茶道等。营员们每天早上抖空竹、打太极等也是展示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
中国文化的展示不仅让世界各国青年有机会领略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还为各国营员提供了一个交流融合的平台。
8月13日,奥林匹克青年营喷泉广场上,一个瘦瘦的黑人男孩坐在广场边的长凳上,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广场中心——10余名中外营员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京剧脸谱,几张桌子上摆着白色的脸谱纸模、24色颜料、毛笔。由于京剧文化的展示刚刚开始,还有好几张桌子空着。
“不想加入他们一起画脸谱吗?”一名志愿者向黑人男孩走来。
“想,可是我不认识他们,我们不是一个小组的,我们小组的人都还没有来。”男孩低着头。他是来自莱索托的15岁营员约瑟夫,瘦小的他是莱索托网球队中的佼佼者,曾代表莱索托去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参加青少年网球比赛。
在志愿者的鼓励下,约瑟夫来到加拿大女孩萨曼莎和爱尔兰女孩格兰尼的小桌子旁。最后,在两名白人女孩的帮助下,约瑟夫选择了一个曹操的脸模开始画。他用蹩脚的英语与两个白人姐姐交流,其间还有一名会讲一点法语的中国营员帮助做翻译。约瑟夫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用英语和白人姑娘交流。
照片:8月14日晚,青年营营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上演。图为中国营员表演环保版《千手观音》。 本报记者 王烨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