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家成就大梦想
今天上午,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夺得了第八块金牌,创了一个百年奥运以来前无古人的个人金牌数纪录。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惊叹,也让人尊敬的纪录。
但是另外一些纪录,也许同样——甚至更值得我们尊敬。它们是:来自多哥的布克佩蒂夺得皮划艇激流回旋男子单人铜牌,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博基耶夫在73公斤级柔道比赛中获得铜牌,来自蒙古的图布辛巴亚尔夺得男子柔道100公斤级铜牌。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继续,这个名单或将延长。
这些运动员来自的国家,有的我们也许根本不知道在地球哪个角落,有的一穷二白,甚至战火纷飞。和菲尔普斯相比,他们得到的甚至都不是金牌。
但是他们和菲尔普斯一样,都在追逐着心中的奥运梦想,改写着百年奥运的历史。
那一个个“零的突破”
8月12日,北京顺义皮划艇激流回旋男子单人赛场,当27岁的多哥青年布克佩蒂冲过终点时,他兴奋地拍断了船桨。
布克佩蒂当然有理由这么做——那一刻,他赢得的不仅仅是一块铜牌,更改写了他的祖国多哥的奥运历史,成为多哥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个奖牌获得者。
自从197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多哥一直以“重在参与”的态度出现。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多哥不仅与奖牌无缘,甚至连一场胜利都没有。他们此前的最好成绩出现在2004年:第一次有选手在非轮空情况下闯入第二轮比赛。
因为这一块铜牌,布科佩蒂成了这个面积只有5万多平方公里西非小国的民族英雄。
塔吉克斯坦同样有了他们的突破。8月11日,25岁的拉苏尔·博基耶夫,在73公斤级柔道比赛中击败比利时选手范蒂歇尔特,夺得铜牌。塔吉克斯坦通讯社随即发出《奥运会首枚奖牌》的报道。
塔吉克斯坦曾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作为独联体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夺得过链球项目金牌,但在独立组团参加的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上,均未获得奖牌。
蒙古则收获了他们的第一块金牌。
来自蒙古的奈丹·图布辛巴亚尔,在柔道男子100公斤级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淘汰了包括上届冠军日本选手铃木在内的多名劲敌,终于在8月14日夺得了金牌。这是蒙古自196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获得的首枚金牌。
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一名蒙古记者告诉图布辛巴亚尔:“现在蒙古全国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为你祝贺的人!”这位身高1米76、体重100公斤的蒙古大汉不由得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在长12米的泳池中训练
和菲尔普斯的8块金牌相比,布克佩蒂得到的奖牌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正如和菲尔普斯强大的后盾相比,布克佩蒂的训练条件也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一样。
事实上,代表人均GDP世界排名193位的多哥参加奥运会的布克佩蒂这一次已经算幸运了——他这次得到了奥林匹克团结基金的资助。这是国际奥委会专门设立的一项基金,用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国家的奥委会。
而他上一次参加雅典奥运会时,没有经费,也没有赞助,只能凭私人关系从一个赛艇俱乐部借了一艘比赛艇参赛。由于租不起雅典方面提供的练习艇,又因怕损坏了比赛艇赔不起,他还不得不放弃适应场地的赛前训练,以至“布克佩蒂失踪”成了当年奥运村一个不大不小的爆炸性新闻。
在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中间,布克佩蒂的训练条件肯定不是最艰苦的。
和那些动辄派出数百人的代表团、为摘金夺银不惜成本的大国相比,一些小国往往只有几个人参赛,很多运动员甚至连基本的训练条件都没有。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实现奥运梦想,不得不背井离乡,忍受着恶劣的训练条件。他们能在奥运的竞技场上亮相、夺牌,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是大国明星们难以想象的。
而巴勒斯坦选手阿布杜首次见到50米的标准泳道时,第一感觉是“惊慌失措”:“我怎么可能完成如此长的距离”——他平时训练的水池长12米,只要划6次水就能触壁。尽管在耶路撒冷有一个50米的标准泳池,但那里高昂的收费让他望而却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运动员依然能够代表自己的国家,光荣地站到领奖台上。
站在这里已是胜利
并不是每一个小国家,都有奖牌突破的幸运。
来自北京奥组委竞赛部门的统计,在参与北京奥运会角逐的20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超过80个从未登上过奥运领奖台。本届奥运会有11526名运动员参加,但是金牌只有302块。绝大多数运动员无缘“金镶玉”。
尽管如此,很多国家即使实力不足,甚至只能派出“举旗选手”参加,也会竭力不让自己成为奥运缺席者。对于他们来说,“站在这里已经是胜利”。
地处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不丹,连续6届奥运会都没有收获奖牌。这一次,他们依然派出了4名运动员。
来自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竞走女选手丰塞卡不得不“身兼多职”,同时出任运动员、旗手、宣誓代表,在比赛中只获得第52名。但她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比赛,动作规范,神态乐观,没被裁判警告过一次,被誉为“最可爱的非胜利者”。
伊拉克短跑女运动员达娜8月17日出现在“鸟巢”的田径赛场时,虽然还是穿着她的二手跑鞋,却很开心。此前“伊拉克运动员将不能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消息一度使她陷于崩溃。
8月16日,来自阿富汗的银行职员罗比娜,在85名参赛者中最后一个奋力冲过终点时,率先到达的选手一只脚已经跨上去休息室的台阶了——这当然不能怪罗比娜。一个月前,她才接到阿富汗奥委会的一个电话,通知她准备参加奥运会,因为原定的选手阿哈德娅突然失踪了。
正在上班的罗比娜没法拒绝。尽管她的成绩和她的前辈瓦希奇一样糟糕,却一样值得尊敬。瓦希奇12年前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创造了奥运历史上马拉松比赛的最差成绩,留下的话却注定将在奥运史上的代代流传:“我的祖国让我来参加奥运会,不只是为听发令枪响,而是要让我一直跑到终点。”
这可能就是奥运的伟大之处。
国不分强弱贫富,都有参加奥运的权利。即使是一位最业余的选手,他们的永不放弃和坚忍不拔,依然足以让全世界仰视。
正如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曾经说过的:“我们盼望着,当奥林匹克的圣火熊熊燃起,赞颂英雄的《奥林匹克圣歌》又一次奏响时,来自小国和大国的运动员一起成为竞技场上的英雄。”
照片上:8月14日,在柔道男子100公斤级决赛中,蒙古国选手图布辛巴亚尔(白)战胜哈萨克斯坦选手阿斯哈特·日特克耶夫,夺得金牌。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照片下:多哥选手邦雅曼·布克佩蒂。CFP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