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就嫁张湘祥:娱乐尖叫后的代沟
感动于某场体育比赛的胜利,喜欢表现优异的选手,就将其看作某种道德模型,并从其身上提炼出某种普世精神,当作榜样和典型,这是二三十年前中国人的习惯。而如今的年轻人可完全不一样,他们喜欢哪个奥运冠军,想表达对某个金牌获得者的喜爱,会用最直观、最直白、最“肆无忌惮”的方式——如果冠军是个男的,而且是个帅哥,她们会说“嫁人当嫁某某某”;如果冠军是个女的,而且是个美女,他们会说“娶妻当娶某某某”、“某某某,嫁给我吧”。爱就大胆地爱,直截了当地表白,而不会唧唧歪歪、故作深沉、上纲上线地谈什么“学习某种精神”。喜欢崇拜冠军是个人的事,不是响应某种动员。
近来中国的网络上,正涌起一股向奥运冠军示爱的潮水,网友们以此来表达对奥运冠军喜爱和祝福。在奥运冠军张湘祥的百度贴吧里,“我要嫁给你”、“我爱你”、“你太帅了”等类似留言达数百条,有的女粉丝还为他收集了10000句“祥哥我爱你”,“嫁人当嫁张湘祥”。还有什么“娶妻就娶杜丽、嫁人就嫁杨威”、“刘子歌,嫁给我吧”等等。不骗你,连我家60多岁的邻居王老爷子,都学会了边看游泳比赛边嚷“生子当如菲尔普斯”。
今天的年轻人们,追捧自己喜爱的男女体操队时,绝不会以“学习他们的精神”的方式;而他们的父辈追捧自己喜欢的女排姑娘们时,也绝不会说“娶妻就娶郎平”(不被“铁榔头”骂“臭流氓”并捶扁才怪)。这就是代沟,两代人在表达对奥运冠军喜欢上巨大的差异。
怎么表达对体育胜利和奥运冠军的喜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两种“示爱”方式,都深烙着时代的鲜明印记。升华女排精神的时代,是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还不很足的时代,人们需要金牌证明国家的强大,需要从体育胜利的隐喻中汲取某种普世性的精神资源。于是就喜欢从体育中升华价值并提炼精神,体育典型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社会意义。更重要的是,那时的体育英雄往往是自上而下地塑造,一呼百应我提倡你学习,像是一种有组织的运动。而且那年代的人很含蓄,不敢有个性化的表达,连恋爱结婚都不敢直白,何况追捧体育明星。
如今中国已经强势崛起,国民信心十足,不再需要金牌和体育胜利证明什么。虽然跟以前一样渴求奥运夺冠,但已经不过分依赖金牌并寄望运动员扬国威、鼓士气、提精神。体育不过是体育,除体育外让我们引以为荣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不必再动辄将某场胜利提升为某种精神。另一方面,如今对体育英雄的欢呼已不是自上而下、大一统、总动员的模式,而是感性化的自我表达。于是,这种表达就变得很个性化、直接并有趣,远离了宏大和神圣,而成为纯粹的娱乐尖叫和网络喧哗:帅呆了、酷毙了、嫁人就嫁张湘祥、娶妻就娶杜丽等等。
老一辈肯定挺怀念那个时代共同学习女排精神中的虔诚、含蓄和热忱,那是一笔财富珍存于心。在大胆自由的表达中,学会接受这代人拥戴奥运冠军那放肆的尖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