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9日
星期

沉迷奥运赛事的村里人

本报记者 李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19    [打印] [关闭]

    29岁的刘茜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根本不懂体育,甚至连锻炼的念头也从未有过,但这些都不会妨碍她把全部的热情投给正在举行的北京奥运会。

    她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居住在湖南省新邵县一个距离北京大约1900公里的小村庄里。像许多悠闲的农村家庭主妇一样,她喜欢打麻将,看冗长的电视连续剧,但这一延续已久的生活状态从8月8日开始改变。

    她一反常态,不再到处串门,出人意料地几乎整天都呆在电视机前,看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如何与国外的运动员一较高低。

    “我的手掌都拍红了。”她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记者。连往家门口的鱼塘放鱼草的速度都比平时快了不少,刘茜急着回到屋子里看那些也许是她生平第一次才听说的比赛项目。至于那部之前每天必看的电视连续剧《壮士出征》,她都不知道演到哪一集了。

    这位连初三都没读过的农村妇女,在过去的日子里从未像今天这样激动。那些看起来与她的生活毫无关系而且距离甚远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她。

    看到中国男子体操队获得团体冠军后抱在一起流眼泪,她也忍不住眼眶发红。这些天,她常常为中国运动员感到紧张和兴奋。刘茜笑着说:“我的心跳都不正常了,有时很快,有时像要停止了一样。”

    两岁的孩子也跟在妈妈一旁观看奥运比赛,接受了爱国主义的启蒙,刘茜感到很骄傲,小家伙已经学会跟着电视里的观众一起喊“中国队加油”,还会伸出大拇指。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让这个村庄里的村民前所未有地共同关注起同一件身外之事来:中国的金牌数。

    在田间地头,总有村民关切地打听:“中国得了几块金牌了?”

    31岁的黄良明是刘茜的老公,一位卡车司机,负责给邵阳市的一家水泥厂运送水泥。奥运会开幕以来的几天里,他都没日没夜地憋屈在狭窄的驾驶室里。“真是很想看比赛。”黄良明给老婆打电话就问比什么了?金牌多吗?

    他那没有进过学校、从不关心天下大事的妈妈每天5点多钟照常起床来到棉花地里,但几乎每天中午回到家,一开口就笑嘻嘻地问儿媳妇:中国今天又拿金牌了吧?然后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一边往嘴里拨饭一边看比赛,还不断地感叹:中国真是有人才。

    在国外记者的眼里,中国人等待了百年的这场盛会激起了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民族自豪感,并成功见证了一个沧桑大国的崛起。刘茜对奥运会的认识自然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她能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变化。“日子确实好过了。”她感叹到。如果还要为吃穿发愁的话,她不会有心情和精力那么悠闲地看那些无法为她带来物质收益的比赛。

    刘茜出生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为摆脱贫穷的困扰,她十几岁就南下广东打工。1999年后,她结婚生子,开始安心和丈夫一起待在村里。村子有一个颇有意味的名字:老新村。就像名字所预示的那样,刘茜眼里的家乡正在发生由老到新的变化。

    这里的变化虽然远不及过去7年的北京日新月异,但还是看得见的。那些低矮灰黑的土砖屋被越来越多的红砖瓦房取代。从去年起,一条宽约3.5米的水泥马路贯穿村子,让村民们走上了干净平整的道路。

    在刘茜关于十几年前的记忆中,村里最热闹的可能就是碾米站了,那里机器轰鸣、粉末飞扬,人们七嘴八舌。要吃上白花花的大米,村民们得挑着稻谷气喘吁吁走上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来到这里。后来,它逐渐破败、无人问津。刘茜说,家家户户早就有了自己的小碾米机,500多元一台,我们在家花20多分钟就能把100斤稻谷变成大米。

    被解放的还有双手,那双手曾经需要冒着风险把青草切成一截一截的猪食,有妇女在手起刀落的瞬间失去了自己的手指头,至于鲜血染红青草的事儿就多得不值一提了。如今,取代菜刀这一功能的是被刘茜称作“磨猪草机”的东西,它由一台电动机、一块刀片和一个木架子组成,人们只需扶着青草往里送就行了。

    玉米曾是很多人难得吃到的食物,如今,在这个中国中部的村庄里,开始越来越多的被用来喂猪。

    采访刘茜的这一天,流动电影放映车正好也来到了老新村,播放一部战争片。影片里的枪炮声从不远处传了过来,丝毫勾不起刘茜的兴趣。她和大多数村民选择呆在家里观看奥运比赛。

    那个把一场电影当作盛会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照片:8月18日,浙江德清举行“赛农事庆奥运”划菱桶比赛,当地机关工作人员、农民及船员共50多人参赛。划着菱桶采摘菱角是江南水乡群众的一项水上绝活。倪立芳摄(新华社发)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