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0日
星期

空气质疑烟消云散

“最繁忙的新闻发言人”40分钟悠闲结束发布会
本报记者 叶铁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20    [打印] [关闭]

    “没有问题了吗?那我们就结束新闻发布会吧。”主持人孙瑛与杜少中交换了一下眼神后宣布。

    这场8月19日12时开始的新闻发布会,12时45分左右就结束了,来的记者也不多,外国记者的提问,则大多集中在周日的闭幕式天气会怎么样。

    这可与以前的情况不一样。7月底以来,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和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只要有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参加的新闻发布会,每场必参加者众。而外国记者,则经常虚指着外面问:“杜先生,这样的天气适合奥运比赛吗?”当时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且能见度低。

    杜少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做出解释,而鉴于他在奥运会开幕前和奥运会期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之多之繁,他甚至被认为是当时最繁忙的新闻发言人。

    但现在他终于没那么忙了,因为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实在是太好了,好到都没人愿意再把它当热点话题了。

    曾几何时,国外媒体炮轰北京空气

    20世纪末期,国际奥委会就开始关注体育和环境的关系。在把2008年奥运会交给北京举办后,国际社会的目光,就投射到了北京糟糕的空气质量上来。国际奥委会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也说出了狠话:如果届时北京空气质量不适合开赛,有可能将奥运会改到其他国家举办。

    为打消国际社会的疑虑,北京向国际社会作出三项承诺,保证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没问题。

    然而,直到奥运会开始前一个月,北京的空气质量仍然是国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7月25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本报记者就针对有外国运动员由于担心北京在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不佳,表示要戴口罩甚至戴防毒面具来北京参赛的说法提问杜少中,问他有何理由说服这些运动员放弃戴口罩的想法。

    杜少中当时表示,如果一定要戴口罩,那就是给行囊当中多增加了一点分量,“我想它是用不上的”。

    他当时还说,北京采取所有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其综合作用将在奥运会期间保障空气质量良好。

    但他那时候虽然信心满满,但底气却不见得足,因为就在7月25日及前一天,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超过了100,达到中度污染,是不达标天气。杜少中也承认,从7月1日到25日,北京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为22天,有3天不达标。

    从7月25日到28日,杜少中又连续四天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及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各路媒体尤其是国外媒体的轮番“轰炸”。

    而恰在那几天,天气也很不配合,经常是灰蒙蒙的,能见度很低,这也为外国记者的轮番“轰炸”提供了“炮弹”——

    “昨天空气是灰色的,这如何解释?在街上走几分钟,我的肺就不舒服了”,一个外国记者略带点抱怨地将问题抛给他。

    “你看一下外面,不知道到底是天气原因还是污染的问题,从奥运村里就没有看到其他的地方,你们到底要做什么才能使空气净化?”这个外国记者带点质问的口吻。

    有记者则换了个问法:“今天挺潮湿,拍的照片看着也不好,这种天气对运动员会不会有什么危害性?”

    杜少中则不得不不厌其烦地作出回复,有些回复因为别具一格,甚至还被认为非常精妙而受到了媒体及网友的热捧。

    比如他著名的“浴室论”就流传颇广:“天气看上去雾蒙蒙的,和气象条件有关,也和污染有关。比如说我们在一间浴室里,雾气很大,可能看不清对面的人,但那里没有空气污染。”

    而对于照片不好的回复,同样被认为颇具智慧。他这样说:“在同一个建筑物上,一张照片透亮,一张照片颜色灰暗,照片作为视觉作品不能反映空气质量的本质,需要用监测数据来显示,而不能用肉眼感觉。”

    然而,不论他怎么解释,只要有他参加的新闻发布会,还是源源不断地有记者将类似的问题提给他。

    与此对应的是,8月6日,4名美国自行车运动员真的带着口罩来北京了,并且作出的解释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健康危险。”

    “人努力,天帮忙”

    对北京空气质量的疑问甚至一直到8月8日奥运会开幕那天都没有结束。在那一整天,北京仍然看起来灰蒙蒙的,能见度也不高,而且非常潮热,以至于在当天晚上的开幕式现场,有570人因天气湿热而接受了医疗救助。

    面对开幕式现场许多人摇扇不止的情形和朦胧的鸟巢形象,不但国外媒体,就连国内民众也在怀疑: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真的能比好赛吗?

    然而,正如杜少中说的,人努力,天帮忙,空气质量还真如他事先反复说明的那样,奇迹般地转好了。

    杜少中说的“人努力”,是指不但北京而且北京的周边地区也采取了许多临时减排措施,对许多污染源进行了严格控制,这大大减少了因北京周边地区产生的污染而造成北京污染的可能。

    而杜少中说的“天帮忙”,则是8月10日以来,连续几场大雨洗刷了北京的天空,不仅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还带来了凉爽怡人的天气。

    在此期间,许多运动员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空气质量不错,像田径110米栏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罗伯斯,就言简意赅地说:“我呼吸自如。”

    而国外媒体终于也改变了态度。8月12日,路透社发文称“北京凉爽舒适空气清新”,说奥运第4日北京的天气非常适合运动员参加比赛。

    16日,路透社再次发文表示,北京当天阳光明媚,天高云淡得让欧洲游客想起地中海地区。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和《纽约时报》8月17日都报道,“口罩到现在还没派上用场”,北京清新空气令运动员惊喜。

    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也说,“我们必须诚实地说:污染在中国是个大问题,但是北京已经表明,环境问题能够被迅速解决。”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出现了8月19日杜少中新闻发布会冷场的现象。

    但也有不少媒体将问题提到了奥运会后的北京空气质量状况。对此,杜少中说,北京过去采取的关于空气质量改善、环境质量改善的措施,绝大部分都是长效的。这些措施在奥运会以后,必将发挥长期的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效果。

    照片:这是8月15日拍摄的北京天安门城楼。8月前15天,北京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其中6天为一级“优”,9天为二级“良”。新华社记者 张善臣摄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