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0日
星期

水手们终于听到了掌声

本报记者 张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20    [打印] [关闭]

    千真万确,有时掌声要想传到冠军的耳朵里并不容易。至少在奥帆赛场上,今年还是首次出现。

    作为海上项目,帆船注定是一项寂寞的运动。海岸线是辽阔的竞技场,也是宽阔的隔离线,观众见不到选手,选手听不到喝彩。水手们劈波斩浪的表演,只有裁判、教练和少数观众见证。

    这一次,青岛奥帆赛设计了一条胜利者返航线,让帆船冠军也能享受到其他冠军的礼遇。

    听到掌声远远传来,在青岛获得第三枚奥运金牌的英国选手本·安斯雷十分高兴。

    这位帆船史上第一位三连冠水手驾船浮于海,随着与陆地的距离越来越近,岸上的欢呼之声也终于穿过了风声和潮声。

    安斯雷赞美说,这条大坝拉近了帆船与大众的距离。

    而这只是吸引观众的举措之一。组委会还让比赛在观众眼皮底下的海域举行,颁奖则有一座专门的海中平台。从观众大坝望去,弄潮儿的风采一览无余。

    观众大坝是灵机一动的产物。它实为主防波堤,主要功能是防御外海波浪对整个港区的侵袭。长534米,宽47米,能同时容纳近万人。因辟为观众区开放,它被国际帆联誉为“青岛模式”。

    不过,掌声热烈不代表观者懂行。作为“五环贵族”之一的帆船运动,仍与公众保持着较大距离。

    与不远千里的外国游客相比,中国观众显得十分平静。推着婴儿车来此散步的青岛市民宋丽华说,自己看不懂比赛,但很享受大海。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里更像是海滨旅游景点,辅之难得一见的奥运表演,至于什么比赛倒在其次。

    重庆市民李顺凤带着一家祖孙三代七人来了,最大的成员是75岁的母亲,最小的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他们脸上贴着国旗和红心,头上系着“中国加油”,像是热情的粉丝。

    可李顺凤说自己是冲着奥运来的,无所谓什么项目:“我们对帆船知识了解太少,可是重庆人火辣、直接,就是专门来给奥运会加油!”

    帆船仍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项目。1900年至今,奥运帆船奖牌榜前20位的国家,均位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中国只有两枚银牌入账,列在第30名。

    记者注意到,奥帆赛上的风云人物,六七岁开始驾船的比比皆是。

    在青岛采访的一位丹麦同行耸耸肩,对本报记者说:“我们是一个海边的国度,除了帆船还能玩什么?”

    一位斯洛文尼亚同行也表示,虽然不如足球、篮球热门,帆船在该国拥有较高的关注度。在历史上,斯洛文尼亚仅有一枚帆船银牌。

    在奥帆中心的媒体工作间,到处是外国面孔。占据主场之利的国内记者反而难得一见。

    今天在青岛获得帆船金牌的丹麦选手马丁·基尔克特普·易卜生说:“看到这么多观众在岸上分享我们的成就,我们感受到了青岛的帆船运动前景。”

    也许,就从这次水手听到岸上的掌声开始,观众也将在蓝色竞技场看到更多的东方水手。

    本报青岛8月19日电

    照片上:重庆一家人在青岛海边观赛。本届奥帆赛首次设立陆域观赛区。 本报记者 张国摄

    照片下:“风之子”乘风而来。青岛奥帆中心内,每日的金牌得主都登在一面特殊的“风帆”上。本报记者 张国摄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