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0日
星期

志愿者 辛苦并快乐着(图)

本报记者 陈剑摄影报道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20    [打印] [关闭]
    “你好,欢迎来到国家体育馆观看比赛!”8月19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志愿者梁宇琦在国家体育馆检票口,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位观众说着同样的话。

    当晚,在国家体育馆有三场体操单项的决赛。当体操选手邹凯为中国队拿下第41枚金牌的时候,整个体育馆都沸腾了。此时,梁宇琦和同学们还在场馆外坚守岗位,颁奖仪式结束后,他们还要对散场观众进行疏导。

    到目前为止,有像梁宇琦这样的7万余名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投入北京奥运会的赛事服务,他们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志愿者分布在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独立训练场馆和服务场所的61个业务口、2940余个工作岗位上,从事观众服务、交通服务、安全检查、医疗服务、语言服务、媒体运行支持、颁奖礼仪等服务。此外还有20万名拉拉队志愿者、40万名城市志愿者和100万名社会志愿者。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这是志愿者们共同的期望。但在微笑的背后,是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志愿者的工作辛苦,觉得挺不容易的。”8月19日,青年歌手谭晶来到位于鸟巢北面的志愿者服务站,体验志愿者们的工作。“我主要做信息咨询的服务,大家主要问‘公交车站怎么走啊’‘场馆从哪进啊’等琐碎的事情,都得一一解答,很费嗓子。”谭晶说。

    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小陈,在来往于北京和秦皇岛的媒体班车上做服务。秦皇岛有比赛的时候,小陈当天早上5点多钟就得从学校赶到奥运会主新闻中心,9点发车,到达秦皇岛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了。这份工作是不能按时吃饭的,小陈只能就着矿泉水吃点自己带的干粮。等到足球比赛结束,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第二天凌晨,她又要陪着记者坐车返回北京,一路星夜兼程。“下车时,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记者用结结巴巴的中文对我说:‘谢谢你!’”小陈说,“听到这话,昨晚的疲劳都烟消云散了。”

    ▲8月19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一位志愿者坐在高铁架台上,为来往的游客指路。

    ▲8月18日,志愿者平整沙滩排球赛场。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8月19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梁宇琦对来自德国的小观众用英语说着“Welcome”。

    ▲8月19日,志愿者在地铁里为观众引路。

    ▲8月19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前,一位志愿者正准备为观众剪票。

    ▲一位志愿者给参加北京2008奥林匹克青年营的各国营员分发服装。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