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人家:赔本赚吆喝都值啊
“对,Archie是林丹的超级粉丝,可能对林丹的庆祝动作都有研究。林丹夺冠,他比我这个中国人还高兴。”聊起在客厅里和外国客人一块儿看比赛的经历,王恒的话开始多了起来。“Archie觉得,虽然林丹赛前很低调,但比赛过程证明了林丹的强大,林丹赢得很轻松,很简单。”
王恒一家住在西城区前马厂胡同9号,是胡同里唯一一户“奥运人家”。去年4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刚一出台《奥运人家标准与评定》的政策,有几间空房的王家便忙活开了。据王恒的妈妈王克俊介绍,家里投了20多万元给每间房添加一个小卫生间,还购置了一大批古香古色的家具。王妈妈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退休管理员,为了更好地通过“奥运人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她还专门跑回学校图书馆借了一大摞古代建筑的书籍,又请来曾经参与修缮故宫的老工匠帮忙装修自家的四合院。
天棚,鱼缸,石榴树,号称北京老四合院的“三宝”。但最受外国客人瞩目的,却不是这三样,而是院子里天棚两旁的人力车和大花轿。记者采访到一半,王恒家又迎来了两拨外国客人。其中一位“挪威大妈”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儿后,开始围着大花轿左摸右看,显然十分好奇。王恒是家里唯一懂英语的,见状赶紧上前介绍大花轿。
“Carry bride(送新娘)?”这老外大妈一听就来兴致了,马上扭身坐了进去,在王恒的提醒下披上了红盖头,还探出头来让导游帮忙拍照留念,正经过了一把“中式新娘”瘾。“四合院的环境真好,非常幽静,还能见到这么多中国特有的东西。”挪威大妈告诉记者,出20元参观费,就能看看真实的老北京人家过的日子,很值。
忽然,天棚下的鹩哥说话了,逗得老外围观起来,王恒赶忙“转移阵地”,借机歇会儿。他说,自打奥运会开幕以来,他见天累得“合不拢嘴”。
“每天都得来个十几拨吧,光是接待观光客人就够我呛了。”好不容易送走了两拨客人,王恒赶紧进屋去喝水。
王妈妈接着说:“虽说我们申请做“奥运人家”主要不是为了赚钱,但收费接待参观者确实能弥补一部分投入。”王妈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旅游局的统一规定,“奥运人家”每人每晚收费在400~600元之间,她家最多能住12人,加上残奥会也就一个月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十七八万的收入。实际情况是能达到这一半的营业额就不错了,所以收点儿参观费补贴补贴。
记者随后走访了附近什刹海的几个胡同,发现其他的“奥运人家”也都需要收费参观。
由于附近就是著名的后海酒吧一条街,老外们的晚归习惯让王恒这个“临时家长”颇有些无奈。“大门不可能配那么多把钥匙,晚上我只能时不时出来开门。”不只是开门,奥运会刚开始那一阵儿,王恒还得身兼“临时导游”,陪着客人逛附近的胡同。“后来来家参观的客人多了,实在走不开,我就不怎么陪他们了,告诉他们怎么走就是了,反正街上还有那么多志愿者呢。”
王恒说,“临时导游”不轻松,一般还得负责“导购”。他说客人大都向他咨询过购物要领,他也把“还一半价”、“店家报完最低价后再减几块”、“故意扭头走人”等国人常用的招儿,一一如实相告。后来记者漫步什刹海烟袋斜街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几个年轻店员在议论老外砍价的事,便凑过去。“现在的老外砍价可厉害呢!肯定都问过高人了,摸清楚情况才来买东西的。以前见着有中国人陪同的老外,我们还可以给中国人一点好处,这样他们就不好意思帮老外使劲砍价。现在的生意可不好做了。”小姑娘很无奈地说。
“嗨,就是赔本赚吆喝也值啊,还不都是为了奥运会,100年才一回。”尽管每天都忙于接待客人,可能到最后也收不回成本。但王妈妈和王恒娘俩都不后悔申请做了“奥运人家”,“能向老外展示咱们的好东西,展现咱们的优秀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王恒也很满意现在的状态,“虽然有点累,必须天天守在家里。但两周不到,就接待了新西兰、瑞典、西班牙、德国、法国、荷兰这么多国家的客人,收获也挺大的。最关键的是,我的外语水平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