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向那些被镜头忽略的大多数
1.1万多名运动员,争夺302枚金牌。满打满算,能登上奖牌榜的,也就2000多人。这些运动员占去了媒体大部分的时段和版面。其余大多数人在哪里?
他们也在北京奥运的赛场上拼搏过,但他们只是跟那些天才、神童和明星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跑道、同一个赛场,被远远甩在身后。对他们中的一些人而言,真正属于他的奥运时间也许只有十几秒、几分钟或者仅仅是一场对抗。人群的欢呼、电视里解说员的声嘶力竭,多半是冲着博尔特、菲尔普斯们而发,而大多数运动员则被明星们的光环吞没了。
他们并未创造或改写历史,像那位跑了14秒05却创造了本国纪录的图瓦卢女子短跑选手马诺阿。他们也不够悲情,既没有“痛失”奖牌,也没有“惜败”于强手,更不像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那样被命运戏弄。他们的故事也不具备传奇和意味深长的涵义,像那位从战火中“跑”来的巴勒斯坦运动员马斯里,还有穿着已经开裂的二手跑鞋、从贫穷中“跑”来的伊拉克女运动员达娜。
他们往往是被镜头匆匆扫过或者干脆忽略、即使出现在屏幕上我们也会忙不迭换台切掉的一个群体。但他们却是本届也是历届奥运会上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是托起耀眼塔尖的那个沉默而坚实的塔体。
对这个群体而言,总有些高度和速度无法企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付出同样的汗水和艰辛去提高成绩、超越自己。他们在这种超越中享受快乐,感受生命。
他们当然知道金牌只有一块,奖牌只分三种,明知自己无缘奖牌却还依然出现在竞技场上,并非因为“披金戴银”的荣誉驱动,更多地是出于对体育的热爱,出于对“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奥林匹克名言的体认。
虽然他们的名字未能载入奥运的荣誉殿堂,但他们却当之无愧地可以与那些位于塔尖的佼佼者们并列,同样来阐释奥林匹克的真谛,阐释体育的精髓。
在八达岭高速辅路上我看到这样一幕:沿着清新可人的绿化带,在行人和车流当中,骑来一队外国自行车运动员。他们身材修长,肌肉匀称,看上去充满动感和活力,却又无比从容优雅。他们中的大多数注定属于那个无名的群体,但在那一刻,他们传递着体育之美。他们享受这种美,用这种美提升他们的生命,也用这种美感染普通大众。
奥运并不只是在电视屏幕里由成绩、比分、奖牌和欢呼构成的,它的精神可以这样地融入生活。
在今晚之后,当第29届奥运会成为过去,也希望我们这些普通的国人,能从他们身上收获一种对体育的热爱,学会享受体育之美,生命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