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面的洗礼
北京奥运以空前宏大的规模、精彩纷呈的竞技、绚丽多姿的文化和创造奇迹的结局,向全世界昭示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功。香港《文汇报》在社评中展示了收获的喜悦,说京奥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也让中国重新认识世界,经历奥运洗礼的中国,将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进一步接轨国际社会和融入世界。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不仅是一百年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飞跃,而且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中华民族振兴的里程碑。
经历了奥运会这样的“大场面”,中国人终于成了大国民。《澳门日报》社评认为,北京奥运改变了不少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让许多西方媒体摘下了对中国的有色眼镜,他们开始重新解读真实的中国。更重要的是,北京奥运还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宽容的国度。中国民众正告别“大国小民”的心态,以开放的胸怀超越百年的民族悲情。北京奥运将成为中国以一个现代文明大国的姿态走向世界的转折点,它远远比金牌数量第一更重要。
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如今奥运金牌第一,无疑令国际瞩目,更让海内外华人获得了无比的快乐、骄傲。美国《侨报》社论认为,对已圆了百年奥运梦的中国来说,在自家土地上举办的这次体育盛会中,本国选手场内竞逐而得的金牌固然可喜,场外民众所展现的文明涵养,同样也可获得“金牌”。奥运期间,世界欣喜地看到,中国民众理性而平和的观赛心态贯穿始终,他们淡定看待所有选手的失误或失败。“金牌重要,健康和生命更重要”成为舆论共识,那种“即使腿断了爬也要爬到终点”的论调已没有市场。
文明随奥运一起走来,经受奥运洗礼,中国赛场外的“文明金牌”可谓熠熠生辉。体贴入微的奥运村后勤保障,阳光灿烂且创历史人数之最的志愿者队伍……东方文明古国礼貌好客的风采,将每一次热情的指路、每一次目光的对视,“派发”给所有到北京的客人,成为本届奥运最吸引眼球的看点之一。
4年前雅典奥运会期间,新加坡《联合早报》编辑组副主任周兆呈先生写过一篇短评,标题是“奥运之外的进步”。4年后的今天,他对北京奥运的评论还是用这个标题。他在文章中解释,中国体育本身的成就令人瞠目结舌,这个评论题目依然有继续发挥的价值。虽然奥运是个体育盛会,但人们不会否认,北京奥运成为中国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经济领域的大力投入、有效的组织管理、高水准的科技服务,借奥运这一平台,中国社会不同层面的变化和进步都得以呈现出来,外界也从不同方面和层面检视中国的变化。
外界要习惯中国的变化,而国人更要清醒自己的变化。周兆呈先生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中国这一届夺得历史性的最多金牌,在下届伦敦奥运会上将何去何从?美国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狂扫83面金牌,如今跌到30多枚,也不意味国家地位和实力的下降。或许,中国从最初的“无心无力”、“有心无力”,到北京奥运展示“有心有力”,从下届起,应该逐渐建立起“有力无心”的心态和自信,失之不必举国同忧——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也许4年的时间不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