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悲情
8月21日,与水球铜牌失之交臂的匈牙利队队员伤心不已。本报记者 刘占坤摄
造物者似乎动用了所有手段阻止拉德克里夫取得一枚奥运会金牌:4个月前,她左腿骨折,几天前,一只毒蜘蛛又咬伤了她。终于顽强站在天安门起点上,她先在关键时刻被人踩掉鞋子,打乱节奏,随后又肌肉痉挛。
这名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最后踉跄地跑过终点线。她哭了,眼泪溅落在冠军的庆祝和观众的喝彩旁边。
人生何尝不像一场踉跄的马拉松比赛?属于拉德克里夫的4届奥运会已经结束,她也已经从当年那个窈窕少女,成为一位母亲。她曾追着别人跑过终点,也曾因为受伤,坐在路边看别人越过终点。一次又一次,除了皱纹逐渐爬上脸颊,她仍旧一无所获。
电视镜头并不偏爱冠军,也热衷追逐那些失败的人。因此,这个夏天被奥运会分成两半,一半充满胜利的狂欢,一半充满失败的忧伤,还湿漉漉的,沾着眼泪。
这样一幕也被人们记录:当47岁的法国女人戈隆失去自行车公路赛的奖牌,她绕过围住冠军的记者,静静地走到一边。有人形容,她摘下头盔望着远方蓝天的样子,凝聚着最大的忧伤。
同样的忧伤,我们在很多人脸上看到过。因为最后一枪打飞而错失金牌的美国人埃蒙斯,把忧伤藏在献给对手的祝贺里。意外落败的网球天王费德勒,将忧伤掩盖在冷酷的外表下。而俄罗斯女排的姑娘们没能忍住泪水,她们紧紧咬住嘴唇,饱尝失败的苦涩滋味。
而“辜负”别人的感觉,则更加煎熬。日本柔道队主教练,面对一败涂地的奥运会成绩,宁可“剖腹以谢国人”。而韩国女孩朴成贤,也不知道该“如何向自己的国家交代”。自1984年以来,韩国人一直包揽女子射箭金牌的纪录,在她手中终结。
镜头里,她低着头,没有什么表情。人生无常,一下子将她从风光的位置上,抛入痛苦深渊,她也许还没有准备好,该如何面对这场历练。
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悲伤。有人泣不成声,像杜丽,任凭眼泪肆无忌惮地流淌。有的人,像巴西小姑娘达妮埃莱·伊波利托,却坐在角落里偷偷擦拭眼泪。宣布退出的网球女将伊万诺维奇抿了抿嘴,勉强地露出转瞬即逝的笑容。而程菲则更想将悲伤藏住。她将身体转过去,趴在体操台旁,只肯让我们看到一个背影,和她微微颤抖的肩膀。
悲伤的表情不分高下,同样让人动容。不知道那一刻,他们是不是想起无数挥汗如雨训练的日日夜夜,想起付之东流的又一个4年循环。遗憾和无奈,写在他们的脸上,然后一起进入人们关于奥运会的记忆。
在奥运会历史上,人们从不忘记给那些悲伤的人留出位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40年前,一个叫阿赫瓦里的男人,在赛道上只剩一个人时,仍然坚持在夜色中跑完马拉松比赛。同样被记住的还有德里克·雷德蒙德,一名英国的黑人田径运动员,他腿伤发作倒在400米跑道上,又哭嚎着推开救护人员,爬起来一跳一跳地奔向终点。
他们不够快,不够强,但他们足够悲伤。在人类这个物种中,没有什么比悲伤,更能维系彼此的情感了。
因为大多数人,都过着庸碌而平凡的生活。有几个人没有失败过?有几个人没有体味过悲哀的命运?有几个人没有失意和无助?因此,人们看到巴西体操队员因为梦想破碎而流下眼泪时,看到韩国柔道选手失去奖牌悲痛欲绝时,是不是也在别人的悲伤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失败者,他们遗憾,但并未放弃。对他们来说,一次失利,只是为下一次的雪耻增添信念和勇气,他们还有的是机会证明自己。
但是,也有另一些人,却用一场失败,与自己的黄金岁月告别。
前举重冠军塔伊兰3次抓举失败后,离开了举重台。当时没什么掌声,但她突然停下来,俯下身,轻轻亲吻了红色的杠铃。
这是最后一吻,对这名即将退役的姑娘来说,奥运的举重台,这个记录她人生巅峰的地方,从此不属于她了。
同样带着失败的记忆,曾经无限辉煌的荷兰人霍根班德宣布告别泳坛。他说,年轻人“太快了,他们是全新的一代”,而自己已经老了,“该走到一边去”。
从来只有新人笑,而老人们的伤感,却使奥运会的赛场,得以见证生命进程的起伏。这是他们曾经获得荣耀的舞台,而如今这里站着别人。
好在这只是奥运会,而不是整个人生。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告别奥运会后,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像一场属于拉德克里夫的马拉松一样,尽管充满坎坷,也终会到达终点,交出自己的答卷。因而,悲伤的人们离开赛场,转身走进各自丰富的生活中时,仍然有欢乐和梦想在等待着他们。
本报北京8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