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辉煌
陈燮霞:
一段历史的开篇
射击场上,杜丽哭成了一个泪人,压力让她痛失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举重赛场上,来自广东一个小渔村的陈燮霞却举重若轻,她快乐地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第一枚金牌收入囊中。
陈燮霞,身高只有1.50米,体重只有不到50公斤,但却能举起超过自己身体重量一倍的杠铃。而实际上,陈燮霞举起的并不止是这个重量,更有13亿人的期盼,这远比最终的212公斤的总成绩重得多。
确实很难得,陈燮霞最终顶住了压力,举起了这沉重的第一金。夺冠后陈燮霞,跑去同教练忘情地拥抱。一方面,是教练对她的信任,让她有机会创造了一个历史。另一方面,夺冠后的她肯定如释重负,13亿人的期待,确实压得她有点窒息。
更重要的是,陈燮霞为中国军团取得了开门红——在随后的每个比赛日里,中国军团都有金牌进账,陈燮霞功不可没。
张娟娟:
一个箭手的绝杀
张弓搭箭,张娟娟定气凝神,弓弦一响,一箭射穿了韩国队对射箭项目的垄断。虽然无法衡量诸多的突破孰轻孰重,但张娟娟的这一箭,确实是划破星空。
众所周之,韩国队是射箭项目上名副其实的霸主。上届雅典奥运会,中国射箭女队以一环之差饮恨。本届奥运会,虽然中国女队在团体项目上再次失利,但张娟娟却在个人项目上给予人惊喜。1/4淘汰赛击败朱贤贞,半决赛淘汰尹玉姬,决赛中1环击败朴成贤,中国射箭终于扬眉吐气。为了这枚金牌,中国射箭队足足奋斗了24年。
一个人击败了整个韩国队!夺冠后,韩国联合通讯社、《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以及KBS、SBS电视台等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韩国的克星”张娟娟。一夜之间,张娟娟的名字在韩国几乎是家喻户晓。
李小鹏:
一个天才的谢幕
本报记者 刘占坤摄
从1997年在洛桑世锦赛上拿到职业生涯第一枚金牌,到悉尼率队拿下开创历史的奥运会男团桂冠,再到北京双杠夺魁,叱咤体操赛场12年的李小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就成绩而言,李小鹏已经超越了他的前辈李宁,成为中国体操的又一个传奇人物。
在雅典,李小鹏曾承受了生命中难以承受的痛苦。伴随着整个体操队的低迷,他在跳马时坐在了地上,在双杠上发挥失常。此后,在中国男子体操最艰难的时候,完全可以功成身退的李小鹏毅然选择了继续拼搏。
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的两枚金牌再次突显了李小鹏的天才:没有别人的训练多,不如别人刻苦,大伤之后竟能再次回到世界之巅。或许有人不服,但这就是造物主对于李小鹏的偏爱。他终于可以在鲜花与掌声中离开,而在他身后,留下的是“李小鹏跳”等无数个经典瞬间。
孟关良/杨文军:
一对神奇的搭档
本报记者 陈剑摄
孟关良、杨文军用尽最后的力气拼命冲刺,第一个划过终点的他们,先后跌入水中。卫冕成功,对于这对中国组合来说实属不易。
4年前的雅典,孟关良、杨文军创造了中国水上运动的历史。之后,孟关良选择了退役,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杨文军则成为队内的一号主力,并在男子单人赛中获得过世锦赛铜牌。
为了北京奥运会,孟关良、杨文军再度携手。孟关良为此减了20公斤的体重,而杨文军则放弃了颇有实力的个人项目。
两人的努力最终没有白费,“在最后100米我几乎缺氧了,不过在我的脑海中只有胜利。”杨文军说。他们打破了该项目奥运会历史上没有人可以卫冕的神话。而两个铁血男儿,也在北京顺义水上中心,展现了中国力量。
金昶伯:
一次冷酷的成功
本报记者 刘占坤摄
叉着个腰,皱着个眉,赛场边的金昶伯表情冷酷,他不时地发出分贝惊人的怒吼。就是这位魔鬼教练,实现了中国曲棍球历史性的突破。
9年前,金昶伯来到中国。以训练严格著称的他,一开始,让中国女曲的姑娘们很是吃不消:如果不能完成训练任务,严厉的训斥必不可少,把队员骂哭更是家常便饭。“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管理球队。我会用成绩说话。”但在训练之外,金昶伯又像个慈祥的父亲,对队员们的关心无微不至。正是有了这样的教练,中国女曲很快就取得了很大进步,今天才会有闪亮的银牌挂在胸前。
“魔鬼教练”赢得了所有队员的尊重,赢得了所有中国人的尊重。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金昶伯,就没有中国女曲的突破。女曲决赛那天,金昶伯的夫人特意为爱人送上了一束鲜花,中国应该怎么感谢这位居功至伟的韩国教练呢?
仲满:
一剑划破的沉寂
剑光一闪,仲满划破了24年的沉寂。
1984年,栾菊杰获得了汉城奥运会花剑冠军。之后的24年,中国剑客一直和冠军无缘。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因为在这个欧美人占主导地位的项目上,中国剑客总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三剑客”王海滨、叶冲、董兆致传奇而悲情的职业生涯,诉说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心酸。
但赛前,谁也没有想到,和王海滨同样来自江苏的仲满能够夺得金牌,而此前,人们对这个名字却非常生疏。仲满创造了一个奇迹:半决赛击败皮耶,决赛压倒性地战胜了洛佩并获得金牌。欧洲主流媒体对此的评价是,东道主为一枚击剑金牌,足足等待了24年,而且是在他们并不擅长的男子佩剑项目上,对中国击剑队来说,这绝对是一份惊喜。
仲满的夺冠,要感谢他的主教练、法国人鲍埃尔。就是这名法国教练,给低谷中的中国击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如果说仲满奉献了精彩的表演,那鲍埃尔就是他的导演。仲满说:“我要把金牌献给教练。”
郭晶晶:
一个女皇的登基
高敏、伏明霞、到如今的郭晶晶,8年一个轮回,又一个跳水皇后,又一个4金的完美谢幕。在夺得女子单人3米板金牌后,郭晶晶已经成为中国夺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运动员,由她领衔的中国跳水梦之队,也取得了北京奥运会跳水项目八金中的七金。
如果除去奥运会的因素,郭晶晶更像是个娱乐圈人物,她的新闻在娱乐版上刊登的要比体育版还要多。嫁入豪门无可厚非,更何况师姐伏明霞给她开了个好头,更何况郭晶晶有着姣好的面容。
可能有人会对她接受采访时的心不在焉时时诟病,可能有人会对她的私生活倍加关心。但两届奥运、4枚金牌,即便再刻薄,郭晶晶也应该成为中国体育的英雄。
历史的传承需要合适的人选,很幸运,郭晶晶恰恰就是这个弄潮儿。谁都不能质疑命运择人的权力以及她独到的眼光,郭晶晶不光有个漂亮的脸蛋儿,她的实力更是超凡脱俗。你可以不喜欢她,但却无法否认她在跳水池傲视群雄的王者气质。
田亮的身后已经有了火亮、周吕鑫等一干小伙儿,虽然有些时候他们还不够稳定。但郭晶晶的接班人又会是谁呢?
刘子歌:
一个英雄的出世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这句话用在刘子歌身上也许最为贴切。
自领军人物罗雪娟退役,到奥运会开赛前的禁药风波,再到张亚东的低调。没有人对游泳队抱什么希望。自从“92黄金一代”谢幕之后,再也没有什么人能在泳池中掀起波澜,个性十足的罗雪娟更像是个另类。北京奥运会前,中国游泳队呈现着一片疲态,8年前无牌的一幕似乎就要重演。
危难关头出英雄,刘子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或许你可以说女子200米蝶泳这个项目在欧美是相对的冷门,或许你可以说是对手对这个初出茅庐的19岁小姑娘重视不足。但无法否认,这个秀气的辽宁女孩能从“秘密武器”焦刘杨身后突然杀出,能在几个月之内迅速提高成绩,拥有一颗追逐胜利的冠军之心也许是对她的最好诠释。
有人将她与“蛙王”相提并论,甚至认为她能和“黄金一代”比肩,但她却仍然保持着平常心而不见丝毫的傲气。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的年轻人终于接过了老一辈的大旗。
张宁:
一个老将的泪水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也许,在整个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在北京奥运会开赛前受此挖苦最多的就是张宁。
因伤病错过汤尤杯,单打的世界排名也从第二滑落到开赛前的第七。在80后已经称得上是老将的羽坛,70后的张宁绝对算是个异类,更何况她从事的是每场比赛冲刺距离都以数公里来累计的单打。
19岁开始征战世界赛场。如果说张宁在雅典演出了一部十年磨一剑的煽情剧,那么在北京,她的首次出场就开始让人揪心,1/4决赛后,更是每场胜利后都以泪洗面。
33岁的张宁终于“顶”到了最后。可能张宁没有其他队友那样张扬,没有其他队友那样俊美,在时尚气息浓厚的羽毛球队中,她是个不折不扣的边缘人物,就连最后夺冠的庆祝她都腼腆得像个刚刚出道的女孩儿。没有激情的表演,没有狂喜的冲动,只是默默的哭泣,将泪水与汗水凝结成瞬间琥珀,永生铭记。
惊天的奥运会卫冕,一段极不平凡的冠军路。
冼东妹:
一个妈妈的金牌
中国第一个“妈妈级”冠军卫冕成功。33岁的她出现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时,不到两岁的小女儿却在家中期盼寻找着母亲。也许在冼东妹的眼中,一枚金镶玉的礼物并不能补偿爱女的失落,可是它却承载着国人的期盼。
在雅典,当所有人都不看好她的时候,冼东妹说她看好自己。可到了北京,当所有人都看好她的时候,冼东妹对卫冕却并不乐观。毕竟年过三旬,毕竟已为人母,毕竟她身上压着太重的负担。一个已经退役的运动员,却被千呼万唤重返赛场,为她限定的目标只有一个:卫冕。
国家、柔道队、女儿、丈夫,集中所有希望于一身的冼东妹脸上写满了坚毅。这次,她终于圆满了,终于放假了,终于无愧于所有人了,终于能回家相夫教子了。这就像是一个圆满的大结局。可辉煌的背后,这个女人究竟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外人又如何能够得知。
两届奥运会,是她一个人扛起了整个中国柔道小级别。她是个值得尊敬的运动员,更是个值得敬佩的母亲。在她的身后没有来者,更没有下一个冼东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