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志愿者献上“红红火火”花束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在“鸟巢”隆重举行。本报记者 刘占坤摄
本报北京8月24日电(记者李新玲)在北京2008奥运会结束的时刻,12名志愿者代表接受了3位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献花。这个看似简单的节目开了奥运会闭幕式的先河,志愿者第一次走上了闭幕式舞台。闭幕式上,3位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韩国跆拳道运动员文大成、俄罗斯游泳运动员波波夫、德国女子重剑选手博克尔,向志愿者代表献上名为“红红火火”的花束,代表全体运动员感谢志愿者的辛勤付出。
这12名志愿者代表分别是:来自北京城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的驾驶员、赛会志愿者刘哲;在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运行中心服务的志愿者李菊;信息咨询城市志愿者李长亮;来自北京大学的竞赛组织赛会志愿者周茜;来自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的香港赛区市场开发志愿者陆宝玲;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郊区工作处的社会志愿者刘金平;在地铁提供志愿服务的城市志愿者曹冬梅;在机场服务的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丽菲玛;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赛会志愿者付曦;来自清华大学的交通服务赛会志愿者李杰;在国家体育场提供观众服务的香港THK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吴剑玲;在北京图书大厦站点提供应急服务的城市志愿者赵小艳。
作为7700名为运动员、贵宾服务的驾驶员志愿者代表的刘哲,是最早上岗的驾驶员志愿者之一。他所带领的14人服务小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达到了乘客服务满意率、出勤率、准确率三个100%,以及无剐蹭、无人身伤害、无投诉的“三无”赛会服务目标。
奥运会结束后,刘哲还将继续服务于残奥会。在得知将走上闭幕式舞台时,他说:“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再辛苦也觉得光荣。”
另一名志愿者代表李菊,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汶川大地震把她的家乡北川县城摧毁,家中亲人除了爸爸和小舅舅一家,都不幸遇难。地震后,只回去了一周,这名坚强的羌族小姑娘又返回了奥运会志愿者培训课堂。
奥运期间,李菊作为奥林匹克总部饭店交通服务志愿者,用最美丽的微笑面对服务对象,圆满地完成了工作,得到了接受服务的嘉宾的赞扬。
12名志愿者代表中,还有来自协办城市的优秀志愿者。
服务于香港赛区马术比赛的志愿者陆宝玲在接受采访时说:“能够服务于奥运会,我收获很多。我现在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志愿者。”
外籍志愿者也是北京奥运会上的一道风景,丽菲玛是他们的代表。来自尼日利亚的丽菲玛服务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她运用自己会说英语、法语、汉语的语言优势,帮助了许多刚到北京的国外记者、官员。
“中国虽然不是我的国家,但听到有人赞扬北京、赞扬北京奥运会时,我同样高兴,因为我参与了。有人说志愿服务辛苦,我一点也不觉得,相反很喜欢每天的工作。”丽菲玛在赛会期间每天24小时开着手机,因为她把手机号给了一些外国客人,经常用手机替这些客人“远距离”翻译。
志愿服务不分场内场外,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的城市志愿服务同样赢得了喝彩。550个站点被形象地称为“蓝立方”。此外,还有100万名社会志愿者分布在交通秩序维护、城市交通运行、公共场所秩序维护、治安巡逻、生态环保等十多个领域。
曹冬梅是地铁志愿者代表,她说:“社会志愿者有十多种服务类型,服务领域最广,我们的存在让奥运会的志愿服务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奥运会期间,北京123个地铁线路站点上,共有两万多名志愿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