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是运动员拼搏的起点和归宿
媒体还报道,此前,教练马文辉即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曹磊母亲去世的消息,斟酌再三,还是在中国举重队入住奥运村前,亲口告诉了曹磊。马文辉说,他必须要告诉曹磊,他相信队员能够“坚强地面对现实”。他说:“为母亲而战,是曹磊比赛的最大动力。”曹磊践行了教练的判断,她坚强地面对了这一残酷的现实。
人孰无亲?人孰无心?在亲人和祖国之间,很多时候,每个人其实是别无选择的。很简单,我们很难把这二者截然分开。也因此,我真诚地认同曹磊为母亲而战、为祖国而战的说法。这个外表秀气的姑娘,沉稳大方,心里盛得下一座沉甸甸的大山。而她,居然就将这座山硬生生地举起在头顶。那是怎样的坚韧和艰难?
我想,在她收住眼泪、克制伤心的时候,在她抓紧杠铃、奋力挺身的时候,母亲的形象、祖国的概念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母亲是祖国的具体体现,而祖国是母亲温厚的背景。二而一、一而二;相融相合,相辅相成。这既是一位运动健儿无暇旁骛的心理状态,也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气质、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
很多人对于郎平、汪嘉伟那一代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热烈氛围,都记忆犹新。岂止是记忆犹新,那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心神激荡和热血沸腾,那是一种不需要动员不需要激发几乎成为集体潜意识的热爱和狂欢。怎么讲呢?彼时的狂欢与激动,如果稍稍放开视野观察,那应该是极具中国传统色彩的可贵的家国情怀。
家国一体,家在国中,国即是家。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拼搏为之寝食不安为之辗转反侧的,正是意识中的那个祖国。而母亲,在这个时候,往往就是祖国的具体而微的符号。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进行二者的切换、转接时,自然流畅,不存在任何障碍。祖国就是白发飘拂倚门伫望的母亲,而母亲,就是整个世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在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从来都不缺乏家国情怀的精神资源。每每,这种精神资源都会成为国民摆脱困境破茧而出的动力。然而,我也不解地看到,很有一些人已经不屑于这样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资源了。他们为自己营造了一个“世界公民”的虚幻意象。在这些人那里,“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等我们以往耳熟能详的说法,居然也有些不合时宜了。取而代之的,是冠军的不分国界,是人的发现,甚至观众在中国队主场时对客队的嘘声,这样的体育比赛习以为常的举动,也被视为不文明不成熟的表现。果如此,国际奥委会又何必按国别参赛按国别排列奖牌榜呢?
浓浓的家国情怀既是奥运健儿拼搏的起点和归宿,也是一个国家国民荣誉感的源头。否认了这一点,就是淡忘了家乡那位一直伫望你的白发母亲。想想看,当郎平率领美国队参赛时坦言“北京奥运会对我来讲就是回家的感觉”时,当50岁的老将栾菊杰在击剑台上打开“祖国好”的条幅时,那是怎样一种厚重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