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到“东亚病夫”漫画的遗憾
那幅画出现在1936年,背景是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140余人的代表团,参加了近30个项目的比赛,除撑杆跳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余均在初赛即遭淘汰。中国代表团途经新加坡回国时,当地报纸刊登出一幅漫画,题为“东亚病夫”。画面是在奥运旗帜下,一群身穿长袍马褂、身体枯瘦的长辫子中国人,用担架抬着一个大鸭蛋。据学者考证,这也是首次有人在报纸上以“东亚病夫”称呼中国人。显然,目前媒体刊出的那些中国奥运故事,在形象和深刻程度上都比不上这幅漫画对旧中国体育状况的刻画。如果媒体能重登这幅漫画,将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在北京奥运会中国夺得金牌第一的今天,重现72年前奥运会“大鸭蛋”败绩,摆出这个事实,生动呈现出历史的巨大反差,让读者自己去解读其中含义,相信比任何说教更有说服力。
其次,这幅漫画恰如其分地把当时中国奥运会的成绩与中国人体质联系在一起,真实地暴露了旧中国国民体质积弱、竞技体育落后的情况。辛亥革命后中国老百姓就剪了辫子,漫画让抬鸭蛋的人留长辫子,是暗示当时虽然推翻清朝统治15年,可是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观念仍停留在封建时代。现在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正是国家政治体制改变、观念进步的结果。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人现在还不能说是“东亚强夫”,中国人民的体质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在下降,城市虚弱的“小胖墩”增多,近视者过半。这些都警醒我们,奥运会金牌第一并不等于国人体质第一,体育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重新刊登和反思这幅漫画,有助于帮助我们正确对待国外评论。长期以来,我们对“东亚病夫”的称呼耿耿于怀,总感觉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鄙视。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也不完全是这样。那时西方看不起中国人,讽剌挖苦是肯定的,但这个称呼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真实状况。北京奥运会期间,大多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成就进行了正面报道。过去我们一直说落后就要挨打,“东亚病夫”漫画还说明,落后必然要挨骂、受气,被人看不起。中国人要改变西方对我们的印象,就得靠自己争气、努力,做出成绩就给人家看。
不知国内能否找得到这幅漫画,如果没有,可否向新加坡媒体求援?实在找不到,请漫画家按文字叙述重新画一幅也不是难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