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7日
星期

他乡作故乡 炼金不镀金

——记河南漯河大学生村官王红兵
本报记者 宋广辉 通讯员 杨桐 王耀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27    [打印] [关闭]
    一位同学曾对他说:“村官的工作无非是计划生育、宅基地,你管得了这些烂事吗?”

    思索再三,王红兵还是决定,去!

    有朋友向他进言:兄弟,要和当地基层干部搞好关系,陪他们把酒喝好,上级考核你的政绩时,他们会帮你说好话。

    王红兵说,如果就这样过关的话,老百姓只会当他是一个来镀金的投机分子,骂他是一个沽名钓誉的混蛋。

    今年“五四”前夕,王红兵与李伟、戈新化等170名大学生村官,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写信,汇报了他们与农民交往的真实感受和服务农村的收获。

    李源潮回信鼓励他们先当“村民”,后当“村官”。

    这也是广大农民对他们的期待。

    接手烂摊子

    王红兵,河南信阳潢川人,1970年10月生,2003年中南民族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作为“引进人才”,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担任副乡长。

    2005年年初,在第五届村委会换届前后,干河陈乡毛寨村连续发生几起集体上访事件。乡党委书记车全安找到王红兵,问他能不能到毛寨村去挂职,带一带毛寨村的领导班子,在短期内解决毛寨村的遗留问题。

    王红兵回答说,“可以去试试,等把班子理顺了就回来”。

    2005年4月10日,王红兵第一次来到毛寨村。首先迎接他的是一个臭烘烘的巨型垃圾堆。

    在雨后的清新空气里,这个面积约有半亩的垃圾堆散发出的臭味儿不减往日。旁边杂草丛生的洼地积了不少水,上面漂浮着菜叶、破衣物、塑料饭盒,苍蝇蚊子“嗡嗡”横飞。

    在村口迎接王红兵的村委会主任谢大才说,垃圾堆在村口路边已经几年了,附近村民连做饭也不敢开窗。由于村里没有下水道,生活废水只能从地面上排放,污水横流。

    硕士村官的出现,村干部们并不拒斥,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面对这个随时可能离开的“空降兵”,他们讲出了心里话:责任田相邻的村民为了地里的一垄小麦,都会互相打烂头——农村里争来争去,主要原因不就是穷吗?王书记你有什么办法,尽管使出来。

    “娃子,要想镀镀金,就去别的村。”一位名叫刘结实的老人,过年时在村口的垃圾堆滑倒,摔成重伤,卧床不起,王红兵去看望他时,深表感谢的刘老汉拍着床头柜,忠告这位来自异乡的后生。

    先烧两把火

    和许多大学生“村官”一样,王红兵首先要做的是赢得村民的信任。要想赢得村民的信任,就得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王红兵找人拉家常,重点是先找村里的老党员,以及辈分高或威望高的老人聊天。意识到自己的信阳口音太浓,怕群众听不懂,他就想方设法学当地土话。

    上门访谈、个别约谈、街头畅谈、蹲点夜谈、集中座谈……王红兵每天都随身携带一本工作笔记,村民对干部有什么意见、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如何理解、哪家跟哪家有矛盾、哪个生产队有能人、哪家生活困难,他都记录了下来。

    王红兵发挥了自己法学硕士出身、又干过兼职律师的优势,谁家遇到纠纷或者打官司,他就主动上门,义务提供法律援助。他甚至还利用自己的高学历特长,为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

    慢慢地,毛寨村的村民都开始和王红兵打招呼,许多人还主动找他谈心、拉家常。

    靠豪言壮语是不能取信于农民的,一上来就讲发展的大道理,会被别人当成耍嘴皮子的大傻冒儿。王红兵深谙此理,新官上任,他需要先烧两把“火”。

    这“火”必须从群众反映较大、急需处理,同时又易于着手的事情上点起来:帮助村民清理垃圾堆,清理下水道。

    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钱。

    在农村办每一件事都不容易,当时村集体一分钱都没有,向群众集资又不现实。

    然而让整个毛寨村感到佩服的是,城里来的清运卡车,拉了100多趟,几天时间就运走了堆积在村里道路两旁的垃圾。显然,王红兵向市政部门求助,而对方很给面子。

    他组织实施的党员义务劳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村里还整修、新修下水道1500多米。

    仅此两项,就为毛寨村节约资金20余万元。

    在王红兵慢慢的“平衡”和“融合”下,村干部们拧成了一股绳。

    致富是“王道”

    村干部班子理顺了,原先的“上访户”也都停访息诉,王红兵到毛寨村当“村官”的初衷已经实现。

    这时候见好就收,等待他的,除了上级的肯定,或许还有“仕途”的升迁。

    但是王红兵选择了留下。他开始谋划毛寨村的未来。

    毛寨村在漯河市郊,有676户约2600人,是典型的城郊村。随着漯河城市框架的拉大,毛寨村的土地不断被征用,村民主要靠在市区拉散车、搞装卸、蹬三轮、做点小本儿生意维持生计。

    失去土地的农民拿什么养活自己?——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

    抓住村交通便利、紧临市电厂的区位优势,王红兵决定在村里闲置的130亩土地上,建设毛寨村工业园。与投资商联合开发,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王红兵想到了这一点,并将它成功地执行。

    工业园需要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他积极协调,多方筹资,使出了浑身解数。在群众的支持下,毛寨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工业园动工兴建。

    现在,已经有喜乐包装、顺诚铸造、建泰钢化玻璃、宏超电器配件等5家投资千万元的项目进驻毛寨工业园,安排毛寨及周边地区500多名村民就业,为村里完成税收100多万元。

    没向群众集资和摊派,王红兵带领村干部和群众把毛寨村变了样:村里的电网得到改造;村小学校舍翻修一新,还建起了操场;村里修了800米的柏油路;二层的村委会办公楼也顺利建成。村集体富了,群众的福利就有了保障。今年7月,村两委决定对村里年满70岁的老人,每月发放50元的养老补助,以后逐年扩大养老范围;村民就医所需费用,由集体负担1/3。

    这些好处实实在在。许多村民教育孩子时都以王红兵为榜样,说他“读书、做事都有出息”。

    王红兵的努力,获得了上级的认可,毛寨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全省“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称号。

    不久前,厦门的同学打电话与他聊天,问他天天这么忙,工资又不高,图啥?王红兵回答:“当你学会了和农民交朋友,真正把驻村当成第二故乡,你就会发现,当村官的这段经历,是一生难得的财富。”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