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牌挂满胸
国际奥委会好像从来没有正式给各国的金牌数排名以示国家强弱,各国自家的“体育强国”排名榜倒是不断出现。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有篇文章有趣地做了两个图表,第一个图表先醒目地显示从1984年到2008年连续7届夏季奥运会中,中国和美国所得金牌总数的对比: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数明显少于美国;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美旗鼓相当;到今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终于远远超过美国了,比美国人多出近20枚金牌。如此看来,中国应该是最大的赢家了。
量度体育大国、强国的尺子到了美国人那里总是与别的国家不同,以CNN和《纽约时报》的标准,体育榜上的头名始终都应该是美国,而后是中国、英国和法国。美国人坚持他们自洛杉矶奥运会无可争议当上领头羊以来的“霸主地位”,应该是以“历届”、“历年”各种世界级的金、银、铜奖牌总数来证明的,这样的统计使美国奖牌数遥遥领先。欧洲马上有人开玩笑附和:欧洲也分分合合好几回了,不如把欧盟作为一个地域统一起来看,这次北京奥运会“欧盟地域”的金牌数早就超过50多枚啦!
《经济学人》上的第二个图表这个时候公正地出现了,那小图表强调应该以一个国家的奥运金牌总数和该国人口总和来划分“体育强国”。那么,牙买加才是冠军,它平均100万人口得金牌1.48枚,第二名是小小的岛国巴林,1.33枚金牌;美国绝不是体育强国,它每百万人口连十分之一枚金牌都分不了,0.09;我们中国仅排在印度之前,0.03。
无论哪种评选法,在法国,老百姓都很乐意接受自己称不上“世界体育强国”。就好像音乐,法国虽然出过拉莫、库普兰、德彪西、柏辽兹、肖邦(半个法国人)等等,但在法国学校12年的普及教育中,目前只有初中第一年每周有一节音乐课,这点时间远不够培养出一个西洋音乐迷。不但音乐,体育教育也不够。在法国并不是每所小学都有篮球场,乡镇小学的体育课把学生拉到田埂上跑一圈是经常的事,我们家的孩子都这样受教过。中国式空调体育馆和体操垫,实在是许多法国少年体育迷的幻想。法国体育部部长和总统从来没有鼓励“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萨科齐只在奥运会开幕式后上飞机前匆匆握了一下法国运动员的手,旁边的体育记者笑:迟了些了吧。法国运动员除了团体的足球和橄榄球凯旋后被邀进总统府喝香槟(也就是一杯香槟而已),没有听说过以国家的名义向他们送大礼,体育冠军待业不是令人吃惊的事。我家就经常来往一个1988年奥运的跳伞金牌者,他领了20年的失业和待业救济。今年的法国奥运冠军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获赠5万欧元,闻讯者都说:开恩了,上一届是1万欧元,再上一届,什么都没有!
前几年有部出名的电影《Billy Elliot》,它在奥斯卡拿了外语片奖,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它讲述一个穷矿工的儿子如何成为出色芭蕾舞演员的故事,简单说它是讲述一个“成功者”的故事。导演Stephen Daldry是英国人,他明显和美国导演的气质和注意力不同,把“成功”的故事讲述得谦逊动人。以后我们又看到一部陈凯歌的电影《和你在一起》。这部电影在西班牙获了奖。中国式的表演在这部电影中露骨张狂,从始至终一片喧闹,嚎叫之后嚎哭。但这部电影似乎是专门拍出来和《Billy Elliot》作对的,它偏偏就是要讲述一个“不成功者”的故事。“不成功”的故事当然是普遍的故事,是现实的故事,也是永恒的故事。可惜它只在金牌没有挂满胸前之前,短暂充当过一种情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