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8日
星期
胸中自有青松气 尽瘁不唱夕阳残

中国青年的老朋友魏巍辞世

本报记者 谢洋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28    [打印] [关闭]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几乎每一个中学生都会对这段著名的开头倒背如流,然而,这篇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流传半个多世纪后,它的作者,著名军旅作家、诗人魏巍因肝癌医治无效,于8月24日晚7时20分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88岁。

    8月26日,魏老的亲属在位于北京西郊的住宅内搭建了一个简易灵堂,接受公众吊唁。各界人士所赠的花圈花篮从屋内的吊唁室,一直摆到了屋外的葡萄架下,从各地赶来哀悼的人始终络绎不绝。

    魏老在他75岁生日时写过一首《自题》诗:“鲁师遗训铭心底,痴牛永俯孺子前。胸中自有青松气,尽瘁不唱夕阳残。”如今,这几句话成了他一生的写照,被外孙李唯同用刚劲的书法写在遗像两侧的挽联上。

    “姥爷的一生都在追求他的共产主义理想,所以才能一直心无旁骛地坚持写作,直到一个月前他病重不能拿笔了。”李唯同说,魏巍逝世的前一天,他还举着当天的《参考消息》让姥爷看标题,告诉魏老最新发生的国家大事。

    读书看报是魏巍保持了一生的习惯,在他多年订阅的报刊中,《中国青年报》是魏老每年都必须要订的报纸。“他对青年有感情,他觉得祖国的希望、人类的前途都跟青年息息相关。”魏巍的女婿李新志说。

    上个世纪50年代,《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发表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撰文写道:“1951年我刚满20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那一年是第一次实行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最初我被分配到华东师大当助教,这样可以留在上海,有相对优裕的生活条件。但是我读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热血沸腾,坚决要求到白山黑水去当战地记者。”

    也是在这个时期,魏巍开始写作大量的青年思想通讯。1954年,《中国青年》杂志开展了“什么是幸福”的讨论,魏巍写出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1963年,《中国青年》再次开展幸福问题的讨论,魏巍写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

    尽管职位和收入较高,但魏巍在物质生活上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外孙李唯同戏谑地说:“我们家有四破:我姥爷的布鞋,底都磨烂了;我姥姥的背心,前面什么事没有,背后全是眼儿;我姥爷的袜子,全是补丁;我姥爷的衬衫,领子磨烂了,卸了换个领,磨烂了再换。”

    上世纪80年代,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获得首届矛盾文学奖后,魏巍将5000元稿费全部捐给了老山前线,捐给了他心目中那些最可爱的人。离休之前,魏巍又将他多年积攒的稿费悉数捐出。

    魏巍病重住院后,不少读者,以及采访结识的工人、农民朋友纷纷赶往医院探望。有一次,一个50多岁的农民从河北灵寿县专程来到北京,因为医院在奥运期间管制严格而无法进入探视,伤心地哭了。

    8月24日晚,在北京奥运会闭幕这天,这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世纪老人,安详地闭上了双眼。没有对后事的交代,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然而,李唯同不会忘记,就在几天前,他去探望姥爷时,因为昏迷而认不出家人的魏巍突然认出了他,魏老说:“你过来,让我亲亲你!”李唯同哭着接受了姥爷给他的最后一吻。“姥爷真正留给我们的就是他的那份爱和坚定的精神。”李唯同说。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