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
星期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何成“今日亮点”

——专访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
本报记者 谢湘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29    [打印] [关闭]

马文华在蒙阴县联城乡王家村走访,图中男孩名为刘长国。

颜金花摄

 

    教育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中心高校处处长周春树深入山东蒙阴县贫困学生家庭宣传国家助学政策。

    颜金花摄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最近特别忙。她时而出现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时而率领国家资助政策宣讲团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赶在开学前夕,把国家的资助政策送到普通老百姓身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教育部最近一次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马文华重点介绍的是: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经过十年风雨兼程,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它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种形式。那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什么会成为“今日亮点”呢?

    8月27日的蒙蒙细雨中,记者在成都前往西充的中巴上就此问题访问了同行的马文华副主任。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什么成为“今日亮点”

    马文华说,这是经过近十年时间探索出来的一种较为可行的助学贷款运行模式。从1999年开始到2004年,这六年是尝试借鉴国外经验,开始建立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和运行机制的摸索期。由于最初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了商业银行的特性与政策性很强的国家助学贷款之间存在的矛盾,加上学生家庭困难的认定工作难以操作,个人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库也没有建立,抵触冲突在所难免,助学贷款几乎到了走不下去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国家下大决心,创新思路,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多方面重大调整:建立了以风险补偿金为核心的新机制。新机制推出以后,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从2006年开始,主动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合作,探索出了著名的“河南模式”。与此同时,上海、浙江、河北、山东等省市也先后在当地做了“静悄悄的试验”。

    2007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有组织地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成效很好。据最新的资料统计,从2007年8月到今年6月底,5省市共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14亿元,获贷学生11.4万人,共发放贷款6.1亿元。仅苦甲天下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县——甘肃会宁,当年考上大学的新生提出生源地贷款申请的3600人,已签订贷款合同3381份,合同金额5637万元。

    马文华列举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若干好处:它能让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去学校报到之前就能便利地贷上款,这为他们顺利入学并最终完成学业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在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认定、信用约束还款等方面优势突出,另外这一模式比较符合金融属性、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助学贷款品种。

    解决贫困学生求学之路的根本之策

    “在整个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国家设立了不同的资助项目、设计了不同的功能。我认为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最长久的方式应该说还是国家助学贷款,这是解决贫困学生求学之路的根本之策!”

    “为什么这么说呢?”马文华具体进行了分析: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整个大盘子中,国家奖学金获奖人数的分配比例只有0.3%,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比例高一些,也不过3%,两项加起来总共也只有3.3%,与高校20%的贫困生数字相比,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人数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靠国家拿钱将大学生群体包下来,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接受高等教育人群基数巨大的国家而言,也是不现实的。一定数额的助学金只能解决吃饭问题,而学费、住宿费主要还得靠助学贷款来解决。

    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确信: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是消除贫困最有力的武器。

    马文华认为,“利用财政、金融的手段,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就学等民生问题,是一种全新的资助思路和资助方式。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这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步骤,对健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整体效益、确保国家助学政策实现既定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助学贷款有益于青年一生的成长

    “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有什么不好?!”

    马文华对此感慨万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拿出这么多的钱来专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对资助政策考虑的这么细致周到,环环相扣。

    她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是个人、国家都共同受益的好事情。青年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改变了人生;国家通过助学贷款,培养了人才,提升了国民素质。从表面上看,助学贷款只是经济上的扶助,而实质上,它还蕴涵着育人的意义。和一个阶段、一个时期所受的教育完全不同,它会贯穿人的一生,让年轻人懂得自立自强、懂得珍惜和责任,懂得感恩和回报。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