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
星期

放飞年轻的希望

本报记者 谢湘 实习生 王竞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29    [打印] [关闭]
    “孩子们,你们赶上好时候了,国家的资助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的目标是决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大学。”

    古老的县城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8月27日的午后,刚下完一场雨,空气中满溢着清新。在西充东江大酒店的会议室,坐着来自西充中学和晋城中学的几十名学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一脸和蔼,向大家介绍着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

    西充县是此次国家资助政策宣讲团到四川的第一站,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西充县教育厅的相关领导在资助政策咨询会上向学生们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并回答了大家的疑问。

    一位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担心贷不到款,反复向马文华求询着。“你在学校遇到任何困难,直接打电话找四川省教育厅或者打电话找我,我们一定帮你解决。”马文华说道。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和笑声。

    会议刚结束,马文华又马不停蹄地去探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苏朝阳的家在西充县罐垭乡三村八社,从县城到他们家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下车后还要沿着一条细长的小路走上半小时。被雨水淋湿的小路很泥泞,宣讲团的成员们走得有点吃力。绕过一大片玉米地后,终于到了苏朝阳家门口,一位老人正坐在门口摆弄着一把老旧的二胡。看到宣讲团来了,老人脸上绽放出孩子般快乐的笑:“你们来了我很高兴,谢谢你们来看我的孙子。”他是苏朝阳82岁的爷爷。5岁时朝阳的母亲离家出走,13岁时父亲又意外去世,从此就剩了他和爷爷相依为命,靠亲戚们的接济度日。

    自古贫家多才俊,今年朝阳高考考了650分,被电子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录取。朝阳告诉我们,他每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加起来需要7000多元。父亲走时留下了两万多,大学头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就靠它,准备从大三开始申请助学贷款。

    “申请助学贷款的流程都清楚了吗?”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赵建武问。“嗯,清楚了,拿着这里面的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去村里盖章,经学校审核后就可以申请了。”苏朝阳指着通知书中附带的一本绿色的小册子说道。

    这本名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的小册子今年随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到了600万名学子手中,彻底消除了他们怕因交不起学费而无缘大学的担忧。

    次日宣讲团又去了四川苍溪进行政策咨询和走访困难学生家庭。

    四川省是今年国家资助政策宣讲团所到的第二个省份。上周宣讲团走访了山东省的东平县和蒙阴县,宣讲团3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接连开了两场咨询会并走访了十几户学生家庭。

    “贫穷不是你们的错,人的命运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的。对于青年来说,无论处于何种境地,自立、自强、奋发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马文华带着哲理的话语飘荡在会场和学生家中,感染着在场所有的人。很多孩子陷入了沉思,继而热烈鼓掌。家长们眼含热泪,欣慰地望着懂事的孩子们。

    张灿环和张格新姐弟俩是东平县东平镇张庄人,今年双双考取了大学。父亲张格来就在家里打工,一年的收入大概是2000元,全家就靠这点钱度日。张家四口人挤在一间低矮的平房中,午后的太阳斜斜地照进来,张灿环的眼睛在阳光中忽闪着,带着一丝忧郁:“我和弟弟今年可以一起申请助学贷款吗?”“没问题,你和你弟弟都可以申请。”马文华肯定地对女孩说道。

    “这孩子自小就懂事。她和弟弟一起升高中时,怕家里负担太重曾想辍学,是我硬拦着没让。要改变命运只能读书。”张格来爱怜地望着女儿。

    张艺冉是此次走访学生中唯一一个家在县城的孩子。

    当宣讲团成员走进她位于蒙阴县叠翠小区的家时,同行的10来人都震惊了:这个家太简陋了,客厅中就摆着一张沙发,一张茶几,一台电视机。茶几上的几本英语书是这个家中唯一带有色彩的东西。客厅旁边是一间小小的卧室,仅摆放了一张床。卧室旁的过道辟出了一个空间做厨房,但却几乎看不到什么厨具,也无寻常人家的烟火气息。

    艺冉个子高挑,很害羞。她上初一时父母离异,这几年家里就只剩母女俩了。母亲李凤英是县棉纺厂的下岗职工,平时卖点东西,帮人干点活,每月挣五六百,仅能勉强糊口。“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我就盼着她有出息。”李凤英欣慰的望着女儿。女儿很争气,这次以648分的成绩顺利拿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通知书中绿色的小册子让母女俩彻底放下心来,她们再也不用为学费东拼西凑了。

    “国家现在的资助政策越来越完善,你可以先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再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助学贷款,加上在校时的奖助学金,勤工俭学等,能基本解决你的学费和生活费。”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资助处处长周春树告诉张艺冉。

    夕阳西下,到了宣讲团成员们离开的时候了。张艺冉母女俩随大家下楼。阳光将她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为她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