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0日
星期

分享,是不用别人教的

■晓弓明月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30    [打印] [关闭]
    一个3岁女孩的妈妈提问:“我该怎样教育女儿学会‘分享’?她现在坚决不许别的小朋友动她的玩具,碰一下就哭得惊天动地,跟要她的命似的!”

    其实,这么大的孩子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根本与道德高低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3岁的孩子,还不能理解“借给别人玩一下”的实际意义,常常以为“别人拿走了,自己就没有了”,至于“别人玩完以后会再还回来”,这样的话你告诉他也没用,因为他就活在“此时此地”,理解不了与“将来”有关的很多概念。

    以上,我是在说关于玩玩具这个具体的小问题,而不是“分享”这个大主题。

    因为在我看来,分享,差不多是我们的一种美好本能,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来一本正经地教。就像说话和走路一样,这些能力都不是教出来的,它们会在应该出现的时候自动出现,只要身边的大人们耐心等待,不干扰、不添乱就好。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会在什么时候与人分享?不管是食物、空间、玩具、粮食,还是爱与关注?答案当然是自己差不多满足的时候,至少不能稀缺,不用担心下一刻还够不够!本身充满爱的人,才有更多的爱去滋养他人!

    孩子也是一样。当他们不用担心自己不够的时候,就不会在意与人分享。而且,不客气地说,在我看到的这个世界里,孩子表现出来的分享行动,要比大人多得多。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很少为将来打算,所以感到“够了”的时刻特别多吧!

    说来说去,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自己身上。

    成年人总是希望孩子可以代替自己成为天使,集一切人世间美德于一身。自己懒得努力,却总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还有一些家长简直把孩子作为赢得外界赞誉的木偶,在自己享受夸奖和羡慕的过程中,教育出一个个看起来乖巧听话的“空心娃娃”。

    因为孩子对于养育者的关爱的渴求,远远超过成年人的想象力。为了看见母亲的笑脸,孩子会竭尽全力去满足大人的各种期待,其中就包括——做一个会“分享”的好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于总是用外交官般亲切的表情,违心地把自己的玩具送到别人手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将逐渐失去听见自己内心声音的能力,因为听到了只会更加痛苦。这样长大的孩子,常常变成一个“没有心”的模范,生活在一个“必须”和“应该”构筑的内心世界里。

    坦白地讲,我认为,孩子需要的教育,不是关于如何“分享”,而是关于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东西。而在这之前,则是看见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