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届在华举办参赛队伍范围不广
武术散打世界杯仍难大众化
实习生 许元栋
9月19日,第四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将在哈尔滨举行。虽然号称是国际武术界最高水平的赛事,但仅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的现实,依然难掩武术比赛仍不够国际化。
世界杯武术散打是1999年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决定举办的一项年轻赛事。世锦赛单项前四名的选手才有资格报名参加这一赛事。虽然被冠以世界杯的头衔,但连续4届比赛都在中国举办的历史,显然给这项赛事的“国际性”打了不少折扣。
“举办世界杯的费用要比世锦赛大得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有自己的苦衷,“对每一名选手都要支付奖金,在赛事中他们的各种开支都要由赛会主办方承担。荷兰本打算承办赛事的,打听了一下预算费用就被吓跑了。虽然我们很想让这项赛事走出去,但现在就只能靠我们中国来组织了。”
这项只有中国承办的国际赛事也承载着体育竞技之外的意义。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何青龙书记道出了其中缘由:“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套路和散打中,散打更符合现代体育的竞技要求,观赏性也更高。我们准备先推散打进奥运会。举办世界杯对提高散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很有帮助的。”
落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国武术遭遇了国际化征程中的一次严重危机。相比日本、韩国借着本国举办奥运会的东风将柔道、跆拳道推向国际舞台,中国武术错过了最好的机会。虽然国际奥委会同意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但也是鸡肋般的表演。
在这种背景下,散打世界杯的举办背负着多重压力。这也是体育界中多数小众化项目面临的难题。
“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紧迫。2009年10月,国际奥委会将确定2016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我们必须抓住机会。”王筱麟主任说,“要让国际体育界明白,中国武术是紧等在奥运会门口的项目。”
本报北京8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