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辆产销:自主品牌的契机
海马汽车曾与马自达有过15年的技术合作,在这期间积累了丰富的造车经验和技术储备。2001年第一工厂投产,产能达8万辆;2004年第二工厂投产,实现年产量15万辆。福美来、普力马等系列产品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2006年走上自主发展道路之后,海马汽车凭借过去积累的技术经验打造“中级车专家”形象,海马3、海福星等车型也相继推出,使得海马汽车在中级车市场的地位日益稳固。去年海马汽车销量达到13.1万辆,同比增长62.5%。
“第三工厂建成后不仅为海马汽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海南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带动海南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海南也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重要的生产基地。”海马汽车相关项目负责人说。
熟悉中国汽车市场的人会注意到,近来国内汽车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将产能提升到30万辆的目标。中国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冲击“30万辆”、全面增产已成定局。这一数字缘何能成为自主品牌的新标杆?
几年前,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纷纷扩产曾引起业界争议,舆论普遍认为扩产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生产基础和市场需求上,盲目扩产将不利于汽车企业的发展。时过境迁,自主品牌已摆脱了刚入世时艰难求存的窘境,逐步打开市场,市场占有率已从2001年时的不足5%提高到如今的超过25%。
尽管自主品牌已经取得这样的成就,人们却对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更多的忧虑和担心。中国汽车业一直被认为存在着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制造等核心竞争力欠缺,进而成为“世界组装厂”的隐忧。不断增温的中国汽车市场背后,能够为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自主品牌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一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自主品牌的面前。
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以海马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已经开始了艰辛而卓有成效的实践。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海马股份副总裁孙忠春先生提出了海马汽车的“四化目标”,从产品到市场逐步实现平台多元化、产品系列化、服务品牌化和市场国际化,保证海马3、福美来、海福星、普力马在中级车各细分市场的主流地位,并逐步向A+、B级车拓展。在目前1.6L~2.0L第一平台的基础上,启动第二动力平台,积极开发小排量车型,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到2010年,实现30万辆整车的产销规模;使海马品牌国内家喻户晓,国际崭露头角,成为中国自主品牌阵营中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自主研发车型的推出、进军海外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自主品牌的进步或多或少具有象征意义的话,产销量的提升、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消费者的切实认可才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有力支持。于是“30万辆”便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明显信号。这一数字不仅仅代表着未来国内车企在中国市场攻城拔寨的决心,而且说明中国自主品牌正在迎来研发、设计、制造到营销的全面突破。
国内汽车市场风云变幻,中国汽车产业今后发展的道路既充满挑战,又让人们满怀憧憬。海马汽车第三工厂的奠基,也将与众多自主品牌一道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在未来的市场博弈中展现不容忽视的实力。
就在海马汽车第三工厂奠基、产能目标提升至30万辆的前不久,国内汽车销售的龙头上汽集团也提出了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的目标——至2010年产能规划将达到25万~30万辆。自主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坚的日子已经非常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