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
应列灾后重建残疾人保障专项资金
本报记者 崔丽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还有一个“头衔”: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这是一年前成立的全国高校中首家以残疾人事业为研究对象的人道主义研究机构,重点围绕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福利、就业及培训、职业伤害与工伤保障等进行深入研究,其已经获得的一批研究成果为社会瞩目。
汶川大地震,留下了一个饱受创伤的人群—残疾人。如何对震区残疾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震区残疾人保障是否对我国现行残疾人保障体系提出挑战?这些问题一一纳入郑功成教授的视野。
郑功成说,对汶川地震残疾人的保护不仅应当纳入救灾工作,还应纳入我国残疾人保障体系建设的大思路中。“对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的程度,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据了解,我国现有各类残疾人8290余万人,占总人口的6%以上。
“应尽快落实震区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制度,通过促进残疾人就业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险。”郑功成建议,震区残疾人中的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应当优先得到解决,将震区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需要有高于一般人群的照顾,同时,应对残疾人实施福利性的特殊教育与技能培训。
“此外,还应着重考虑震区残疾少年儿童的康复治疗、社会保障和教育。尽可能地恢复其生活能力,并帮助其适应身体障碍条件下的学习与生活。同时确保他们都有学上、上得起学,为他们今后平等参与社会工作和更好生活打下基础。”郑功成再三强调,对震区残疾孩子提供及时、有效、全面的康复治疗非常必要,应当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身体成长而进行跟踪康复治疗,包括长期的心理跟踪治疗。
郑功成呼吁在灾后重建基金中留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震区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等保障,“这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