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8日
星期

城市交通上的残奥视听享受

本报记者 王烨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08    [打印] [关闭]
    今天14时30分,在开往东直门方向的城铁列车上,车厢两侧的电视屏幕中,一名残奥会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正在三四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攀上自己的“坐骑”。镜头一点一点推进,这名自行车运动员只有一个胳膊,一条腿!

    刚才还显得嘈杂的车厢明显安静了很多,没有下车的人几乎都把目光盯在车厢两侧的移动电视上。五六个聚在一起叽里咕噜聊了好长时间的老外也闭上嘴,分头寻找离自己最近的移动电视。

    “这怎么骑啊?”“摔了怎么办?”“这边上怎么没有人保护啊?”有人开始小声议论,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

    运动员攀上自行车,站稳,出发。骑起来了!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一位手臂上别着“首都地铁治安管理员”袖标的大姐喝了口水说:“出发没事儿就没问题了。”

    与这位大姐的“预言”相反,骑了一段后,运动员显得有些体力不支,自行车也逐渐跑偏。此时,坐在座位上的乘客也按捺不住了,纷纷起身往移动电视方向蹭,其中包括一名独臂的中年男子。

    出乎记者的意料,运动员冲过终点的一刹那,车厢里并没有响起一阵欢呼声。乘客们各就各位,平静地回到自己原本站着或者坐着的位子上,大家若无其事地继续自己之前中断的话题。但只要稍有空暇,就会有人把视线挪回到电视屏幕上看两眼。

    只有这名右臂残缺的中年男子,在运动员比赛成绩公布时,又凑上前去看了个究竟。回到座位上,他对坐在自己身边的女孩笑笑说:“其实,残疾人比赛,成绩好坏无所谓了,就是揪心。”

    女孩亲昵地伏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哈哈大笑,摇着头说:“我不行,我不行,爸爸是右手。”说话时,几个老外看着他,冲他笑,他也冲老外笑了笑。

    对于许多其他人来说,能在地铁车厢里享受到一场精彩好看的残奥会比赛是一件幸事。

    与地铁乘客相比,一些在公交站台等车的乘客只能通过广播来感受残奥会。

    “妈,两个胳膊都没了也能打乒乓球吗?”17时,奥运公交专线3号线长椿街终点站,长长的候车队伍已经排到了路口。队伍里,一名中年男子推着一个坐轮椅的老太太,耳朵里塞着耳机。他正在听广播。

    听到儿子提问,老太太拍着自己的腿嘿嘿笑了两声:“我一把老骨头都能用脚趾头夹起筷子,人家为什么不能用残了的胳膊打乒乓?!”

    母子俩的一段对话,惹得周围人群一阵欢笑。“嘿,哥们儿,你听几频道?”有人拿出MP3也准备“听残奥”。

    “有个运动员一只手不能用,用嘴衔着发球!”“解说员都快哭了。”“这些运动员不容易啊。”随着陌生人之间讨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听广播,有的用手机,有的用MP3,还有的借朋友一只耳机来听。

    上车时,这对母子受到了全体候车乘客的“关照”,大家主动让出第一排靠右侧的座位给老太太,还帮他们把笨重的轮椅抬上了公交车。

    这,或许就是残奥会在中国举办最大的收获吧。

    本报北京9月7日电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