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8日
星期

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中国如何与之共舞

本报记者 杨丽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08    [打印] [关闭]
    “古斯塔夫”飓风侵袭美国前后,在短短的几天内,国际油价从每桶120.43美元跌到每桶110美元,再度用现实演绎了“任何预测油价的试图都是愚蠢的”这一名言。

    其实,进入21世纪后,油价大幅波动已经成为一个常态。之所以今年来人们对油价关注度如此之高,是因为年初油价已经突破了每桶100美元这一“心理关口”,到7月甚至迫近了每桶150美元这一前所未有的高点。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今油价?“高油价时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盖因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各异。

    “油价波动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高油价在一定程度上是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一种外在反映。油价上涨对不同群体影响不一,但就全球而言,它是提效节能最有效的动力。”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所副所长赵宏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他认为,高油价是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它带来的负面冲击,也应该看到其中蕴涵着的许多中性、甚至正面的效应。

    高油价与经济的共生关系

    对于油价波动的原因,在各种论著和报道中多有论及。最主要的成因无非有几点:其一,石油供给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虽然目前来看还没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二,局部冲突、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劳资纠纷等突发情况对产油基础设施的影响;其三,地缘政治的影响;其四,石油市场金融化后,投机炒作行为的放大效应等。

    无论如何,油价创出历史新高之后,有关“谁是高油价的罪魁祸首”、“高油价将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等问题的争论不绝于耳。高油价一时间成了“洪水猛兽”。西方国家将高油价归咎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崛起所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以及产油国拒绝大幅增加石油产量,而后者则更多地认为进行大规模投机炒作的西方国家金融投资公司和资本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赵宏图认为,高油价之所以成为一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压力、经济衰退乃至经济危机的担心。这种影响来自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

    当时阿以战争引发石油危机,长达3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结束。时间和现象上的巧合,使许多人习惯性地认为,油价大幅上升,就会导致经济衰退乃至经济危机。

    赵宏图认为,实际上,高油价与世界经济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油价上涨是伴随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出现的必然现象和结果,当然反过来也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作用。我们与其说高油价将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倒不如说油价的涨落,是世界经济自身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反映与表象,高油价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世界经济处于繁荣期。

    他认为,高油价更多时候体现的是全球总体增长前提下的一种财富再分配。在石油消费国承担更多的进口成本和通胀压力的同时,产油国和国际投机资本大规模赢利。资源输出国境况的巨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投资和贸易的增长。在过去10年中,世界贸易增长率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两倍。

    高油价影响的“另类”视角

    赵宏图认为,不能因为高油价的负面冲击,便忽略了它给世界带来的一些积极变革。如果从全球公共利益特别是环境保护的视角看,在市场干预较少的前提下,高油价将极大地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开始调整能源政策,加强需求管理,把节制消费、发展替代能源放在首位,同时注重高科技、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总体来看,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在两次石油危机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单位产值能耗和能源支出占GDP总量的比重显著下降,对高油价的承受力大大增强。以美国为例,1981年美国石油支出占其GDP的8%,而目前只占到3.5%;1975年日本石油火力发电占其能源的62%,现在只有大约8%。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可持续能源战略”相继出台。我国于2005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之后,目前正加紧制订国家能源法。虽然各国的能源战略调整措施不一致,但总体都把重点放在加强需求管理层面,着力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能源节约等。

    高油价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通民众的消费观念与方式,使人们的消费习惯出现“结构调整”,催生出诸多绿色出行节能方式。比如美国人开始尽量减少驾车出行,据统计,2008年5月,美国人驾车里程比上年同期减少100多亿英里。福特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也大量减少卡车和SUV的产量。

    欧洲、日本有更多的人开始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节约开支。记者的几位英国朋友早在年初就卖掉了家里多余的汽车,每天改乘地铁上下班。一位叫克里斯的朋友说,他改用公共交通后,每个月节省了上千英镑的花销。

    因此,如果油价仍然居高不下,必然的结果就是人们不得不寻找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世界经济结构再次出现重大调整和提升,人类改善生存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的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中国应更理性地面对批评

    赵宏图认为,中国是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国际油价上涨不可避免地导致国家石油进口支出大幅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一般认为,中国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赖较重,因此受到的影响更大。

    当前高油价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伴随食品等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大,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增加;国内石油市场和价格改革面临的阻力更大,燃油税等措施的出台更加困难;由于市场和价格机制问题,近年来油荒发生的频率较高。

    他认为,较低的国内汽油价格虽然有利于社会稳定,控制通货膨胀,但从长远来讲不利于提效节能,会进一步加剧能源供需矛盾,加大环境问题;国际上,高油价使中国面临的压力和指责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在减少国内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和补贴、承担更多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过,他表示,综合来看,高油价对中国的影响至今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石油进口支出的大幅增加并不影响中国国际收支平稳。中国外汇储备、对外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也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继2006年中国以1066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的国家后,又于2008年进一步增至约1.9万亿美元。

    他认为,目前没有数据显示伴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减慢。而且,油价上涨也为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契机。

    他认为,有鉴于此,中国有理由自信从容地应对高油价,更加理性地看待国内外相关评论以及批评。

    首先,对于国际舆论中“中国需求导致油价上涨”等说法不宜过于敏感。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能源需求和进口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同样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其次,“中国是高油价受害者”的心态宜有所调整。近年来,“油价阴谋论”在国内颇为流行,其核心观点是一些国家试图以高油价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他认为,在目前石油市场和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形势下,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仅靠一个或几个国家不可能实现控制国际油价的目标。即使美国众多跨国石油公司和投资公司在油价波动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有所谓阴谋的话,其中更多的恐怕是投资赚钱的“阴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势仅仅因为油价涨落就轻易发生逆转,本身就说明其经济增长动力与后劲不足,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

    第三,近年来,有关“中国应该积极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的说法引起了许多关注。事实上,一个国家定价权是与其整体实力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与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动作和管理能力密切相关。

    中国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中常常处于被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自身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在目前条件下,与其谈论通过团购去“争”话语权,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完善国内能源和资源市场,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上。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对价格的影响力自然也会提升。

    最后,在应对油价上涨问题上应该着眼于长远和全局。从长远看,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进程应该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中国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完善市场规则、如何发展新能源等问题上。

    本报北京9月7日电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