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精神遗产:我们成长的助推器
“鸟巢”上空燃烧的奥林匹克圣火已缓缓熄灭,但是“后奥运时代”的中国青年如何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与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转化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持久的精神动力?并成为当代青年激发创新意识、更新生活态度和提升人文素质的精神底蕴?为此《思想者》专程走访了国家广电总局广研院院长马炬、军队政治工作专家公方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秦晓鹰。
北京奥运成为认识中国的里程碑
《思想者》:通过这次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我们看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与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带来了中国的巨大进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就认为:北京奥运将成为认识中国的里程碑。你们怎么看?
马炬: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北京奥运会召开,这是一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这种了解,不仅体现在奥运会开幕式这样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标志性事件上,更重要的是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细节上,都凸显出“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为推动我国发展所起到的引领作用。
公方彬:曾经让西方人感到陌生遥远的古老中国,通过北京奥运会与世界拉近了距离。
秦晓鹰:2008年的奥运会给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留下了众多有形和无形的遗产。其中最具深远意义的就是,开放的中国与全世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北京奥运会虽然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但对中国的开放之路来说,却仅仅是继续前行的契机,是向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进步的新起点,而非终点。
人文奥运: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回报
《思想者》:有人说,我们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是奥运精神的回归,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回报。
公方彬: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应有之义,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言:“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所以,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和人文理念相融合,反映的是我们对奥运精神及其精髓的深刻把握,同时也是中国回报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于奥林匹克运动的途径所在。
秦晓鹰:正像季羡林先生所说,人文奥运就是要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化。无知产生排斥,了解增进包容。由于长期闭关锁国所产生的“排外”心态必然会在奥运会之后被一种“大国”心态所取代。但真正健康的大国心态并不是傲慢,而是对外来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对外来批评的足够自信与平常心。这当然也包括对普世原则的接受,对国际社会应尽义务和责任的实施履行。在后奥运时代,中国青年一定会走出历史上的民族悲情心结,他们的爱国激情和大国心态将会更多地体现在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自豪之中。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中的“中国制造”
《思想者》:你们认为在北京奥运会中,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理念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表现?
公方彬:这次奥运会,产生了38项新纪录。原因之一在于科技提升了人的体能技能。正像大家都熟知的,“水立方”采用了国际首创的空间多面体结构,采用了先进的净水设施,使游泳的水下环境进一步改善。还有一些运动员穿着有高科技含量的“鲨鱼皮泳衣”,使其游泳速度大大提高。无疑,是科技创新极大地推动着竞技体育的大发展。
马炬:的确,“鸟巢”和“水立方”展现的高科技令世人瞩目。
同时不能忘记的是,在一些领域我们曾一直扮演着“为世界打工”的角色。就拿电视机来说吧,我们是生产电视机的大国,但是我们缺少核心知识产权,只处于商品生产的外围,赚的是廉价劳动力的组装费。这次奥运会,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广播科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移动电视(CMMB)也是“科技奥运”的重要体现。我们研制的这个移动电视有6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大电视我们落后了,但现在小电视我们赶上来了,奥运会期间,人们通过CMMB可以随时随地看奥运。
《思想者》:你们怎么看绿色奥运理念对于后奥运时代中国的影响?
秦晓鹰:这次奥运会上的焰火燃放也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据介绍,焰火燃放部分使用了微烟火药和先进的发射技术,减少了烟尘、残渣和垃圾。
“绿色”是后工业化时代人类对生存环境的一次新启蒙新觉醒。处在中国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中国青年将会在“绿色奥运”的启示下,成为抑制工业化产生的环境弊端,寻找中国工业化的绿色环保之路的探索者和开拓者。有了“奥运新体验”的中国青年盼望把蓝天保住,希望奥运会带来的蓝天能如其他的美好记忆一样永远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创新与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发展
《思想者》:诸位都特别提到了自主创新技术在奥运会上的集中展示,创新精神也应当是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之一,我们如何发扬光大?
马炬:举个例子,我们在研制移动电视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而最主要的一个难题是,欧美国家已经有三大标准横在前面,是跟在他们后面?还是自己寻找新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冲出自己的路。研究过程持续了整整六年,这六年是一个寂寞的过程,没有人关注你;我们相继投入上亿元资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是我们始终坚定的一个信心就是,要敢于冲破既有的技术,敢于比肩世界。我想正是创新精神让我们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的科研队伍不断成长,而这种创新精神正是我们今后要持之以恒的。
公方彬:创新是民族之魂。坚持创新,使我们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也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使后奥运的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变得伟大,仅有GDP的快速增长是不够的。必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精神财富。正所谓:三流国家出产品,二流国家出标准,一流国家出价值观。
所以,弘扬奥运精神,就是让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融入世界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大理念助推我们成长
《思想者》: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之一。请问,当代青年如何把这三大理念转化为持久的动力?
公方彬:这次奥运会,仅北京报名志愿者的人数就超过110万人,其中青年占主体,这些年轻人成长于改革开放后,他们苦学英语和国际礼仪,比父辈更加国际化。他们的出色表现,被国外媒体誉为“鸟巢一代”。
当代中国青年要做到有效转化三大理念,需要从德、能、勤、绩诸方面做出更大努力。要修养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胸怀,提升更加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把激情化作行动,勤奋工作由敬业达至乐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态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这一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秦晓鹰:如果真的能用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对今天中国的社会生活加以全方位的检验和衡量,就会发现:后奥运的中国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与不足,仍然横亘着许多艰巨的困难。而要战胜这些困难,使我们的中国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恰恰是被称为中国“鸟巢一代”的青年所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奥运使古老的中国变年轻了,而要使中国永远年轻,就要让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永远留在中国,这,需要“鸟巢一代”的努力,需要从“鸟巢”中飞上蓝天的年轻的心!
马炬:毫无疑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当代青年,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与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载体,只有在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扎扎实实,脚踏实地,不断激发创新意识,更新生活态度,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为中国书写更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