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8日
星期

长江一些珍稀生物栖息繁衍场所基本丧失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08    [打印] [关闭]
    本报讯(杨文生 宋丽娜 记者李润文)“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鲥鱼、刀鱼、河豚等珍稀生物资源已濒临绝迹,应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建立保护长江珍稀生物的自然保护区。”在日前召开的调研汇报会上,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有关专家发出呼吁。

    今年暑假,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有关专家暑期在上海、南通、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10个沿江城市,组织大学生开展“长江中下游水环境专题调研”。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有370种淡水鱼,渔业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素有“中国淡水渔业摇篮”与“鱼类基因的宝库”之称。

    据中国渔业淡水研究中心有关专家介绍,长江在苗种、名特优鱼类、水产种质等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中下游地区,是鲥鱼、刀鱼、河豚等众多濒临灭绝的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

    然而,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威胁。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栖息地造成了直接的破坏,不仅改变了长江原有地质形态和水系分布,更是切断了长江水生生物洄游的通道。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水生生物索饵、产卵等重要栖息繁衍场所已基本丧失。

    调研组在考察中发现,在某些地区,未达标的工业和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江,致使长江中下游的局部水质逐步富营养化。

    专家认为,过度捕捞、洄游通道阻塞、工业污染,是造成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的“三大元凶”。当前,防止长江中下游地区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出现爆发性繁殖的有效办法是,在进一步做好增强沿江地区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各种违规排放行为,划定一定的重点区域,建立起长江珍稀生物的自然保护区。加大开展国际合作力度,重点支持科研部门开展对长江珍稀特种生物人工培植技术的攻关与特种水生物的放流。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