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乡镇建设一所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小学
地处沂蒙山腹地的蒙阴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山区和库区,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差。全县原有村级小学177所,尽管各级政府曾投入大量资金办学,但由于点多面广,还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依然存在着地点分散、规模小、师资力量差、教学质量低等状况。最小的学校只有13名学生,还有一些学校两三个年级合堂进行复式教学,再加上基层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不少学校面临着每况愈下的困境。
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全面提高农村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从2005年开始,蒙阴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调整发展思路的重大决策:即把建设农村标准化学校与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结合起来,按照国家中小学建设和内部配套标准,用3~5年,在全县11个乡镇各建一所能容纳1500~2000人就学的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小学,使3~6年级的农村学生全部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进行寄宿学习。
截至2008年秋季开学前,全县累计投资9929万元,开工建设了教学楼、学生公寓楼、伙房餐厅46栋,总建筑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现在6座标准化学校已经竣工,新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医务室、操场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内部配套设施完备。与此同时,政府还制定出台了标准化学校管理实施方案,对学生的吃、住、行、医、学、娱乐、安全7个方面的管理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学校对寄宿学生实行精细化管理,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结合起来。
在农村乡镇建设标准化学校,收到了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效果:一方面发挥了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各级政府不用年年找钱再搞危房改造,从而减轻了政府和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由于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大大稳定了教师队伍,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村办学质量。目前该县已撤并农村小学110多所,大量优秀青年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
这一新的思路和做法,既解决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山东被誉为“蒙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