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9日
星期
蒙阴模式:

每个乡镇建设一所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小学

张广宝 张元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09    [打印] [关闭]
    新学年开学之际,山东蒙阴两万多名小学生走出偏远破旧的农村小学,来到各个乡镇崭新漂亮的寄宿制学校,开始享受和城里孩子同样水平的现代化教育。这一新变化是蒙阴县推行统筹资金建设乡镇寄宿制标准化学校带来的。

    地处沂蒙山腹地的蒙阴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山区和库区,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差。全县原有村级小学177所,尽管各级政府曾投入大量资金办学,但由于点多面广,还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依然存在着地点分散、规模小、师资力量差、教学质量低等状况。最小的学校只有13名学生,还有一些学校两三个年级合堂进行复式教学,再加上基层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不少学校面临着每况愈下的困境。

    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全面提高农村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从2005年开始,蒙阴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调整发展思路的重大决策:即把建设农村标准化学校与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结合起来,按照国家中小学建设和内部配套标准,用3~5年,在全县11个乡镇各建一所能容纳1500~2000人就学的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小学,使3~6年级的农村学生全部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进行寄宿学习。

    截至2008年秋季开学前,全县累计投资9929万元,开工建设了教学楼、学生公寓楼、伙房餐厅46栋,总建筑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现在6座标准化学校已经竣工,新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医务室、操场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内部配套设施完备。与此同时,政府还制定出台了标准化学校管理实施方案,对学生的吃、住、行、医、学、娱乐、安全7个方面的管理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学校对寄宿学生实行精细化管理,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结合起来。

    在农村乡镇建设标准化学校,收到了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效果:一方面发挥了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各级政府不用年年找钱再搞危房改造,从而减轻了政府和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由于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大大稳定了教师队伍,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村办学质量。目前该县已撤并农村小学110多所,大量优秀青年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

    这一新的思路和做法,既解决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山东被誉为“蒙阴模式”。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