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9日
星期
盲人门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拒绝光感——

他们的耳朵能闻“步”识人

本报记者 李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09    [打印] [关闭]
    中国队上场的6名盲人门球运动员中,视力好一点的,也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眼前晃动的手指。即使这样也不行,他们必须戴上一副几乎能遮住大半张脸的眼罩,取消所有的光感。好了,比赛开始,中国队迎战同样装备的瑞典队。

    对许多人而言,失去光明就像失去一切那样可怕,但盲人门球运动员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类天生就具有扬长避短的潜能。当眼睛丧失了捕捉光线的能力,何不努力让耳朵成为心灵的窗口?

    在排球场一样大小的赛场上快速滚动的是一个重1250克、周长76厘米的蓝色橡胶球,球内有一个响铃,它通过球面上8个直径1厘米的圆孔传出清脆的铃铛声,运动员循声作出各种判断和肢体反应。

    真是令人惊叹。无数次的投球都能被对方准确地拦住。他们半躺在地上,或干脆双腿跪地,身体前倾。当铃声逼近,健儿们飞快地踢出双腿,或者微微跃起,用胸膛挡住来自十几米外的攻击。

    运动员在场上调整位置时,尚需摸着球门上沿的圆杆确定行进的方向,动作是小心迟缓的。而比赛重新开始后,他们对球的反应就像能亲眼看见。

    “要进一个球很不容易,所以,这个项目很好看,因为扣人心弦。”中国男子盲人门球队教练张泳说,一个优秀的盲人门球运动员必须表现出非常敏锐的听力。

    他的弟子姚永全今天表现得不错,但小姚谦虚地表示:“我的听力还不算很好。”他说,有的队友从脚步声就能听出是谁走过来了。

    这是一场激烈的对抗赛,对每一次进攻,任何一方几乎都会有两个队员同时作出反应,但在有限的距离内,他们却很少发生碰撞,甚至都不会踢到对方。

    “这是练出来的,我们3个人就像一个人那样,不会碰撞的。”姚永全对这一点很自信。他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大四的学生,2002年开始接触这项运动,他希望毕业后从事推拿、按摩的工作。

    高度默契的配合背后,是艰苦的训练。“经常有人受伤进医院,拉伤、骨折、踢伤很普遍。”张泳教练说,有的盲人在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宁愿双腿断掉也不愿意再练。

    中国队最终以13∶8战胜瑞典队。双方队员手拉手向观众挥手、鞠躬。

    “对我们来说,门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还是一种爱好。”姚永全说。而此前,他的队友陈亮亮已经向媒体透露,如果残奥会上的比赛成绩好的话,“就带上老婆去云南旅游一趟。下一步有钱就买套房子在杭州安顿下来,可以考虑生孩子了”。

    本报北京9月8日电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