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日
星期

北京残奥遗产绵绵延续伦敦

本报记者 杨丽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10    [打印] [关闭]
    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7日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共200名“青年行动者”。这些致力于世界残疾事业的“行动者”,要通过参加当日开幕的“国际青年行动者论坛”,为日后更好地投入该事业进行交流与培训。

    这200名“青年行动者”当中,一半是残障青年。他们将在论坛期间,在北京参加一系列“工作坊”的技能培训。来自英国的专业培训老师将会帮助他们提高他们技能。

    除参加培训之外,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行动者将有机会交流自己在不同国度从事残疾人事业的经验,以及参加“国际青年行动者计划”的所得。事实上,为期一周的“国际青年行动者论坛”,是“青年行动者计划”的总结,也把该计划推向了高潮。

    开始于6月23日的“青年行动者计划”同残奥会一样,也是通过体育、教育、艺术等国际力量将个人、社会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创建一个青年行动者群体。

    通过“领导组织技能工作坊”、“体育科技创意工作坊”、“舞蹈沟通创意工作坊”等的培训,行动者们的信心、领导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为日后他们积极服务于地方社区奠定良好基础。

    参加这个项目的240名行动者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中国和中国以外的青年各占一半,残障人士和健康青年各占一半,男女各占50%。

    据中国残联副主席陈亚安透露,该计划最初是由英国政府提出的。当时英国体育大臣提出,北京是2008年残奥会举办国,而伦敦将是下一届奥运和残奥的举办国。中英两国之间应该开发一个项目,目标是提高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意识,以此形成对残奥会的支持,并将此作为残奥遗产,一直延续到2012年。这一想法,得到了中国残联的热烈响应。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环境、科技与体育主管梁丽博士说:“残疾人运动最早在英国开始,而后发展成为残奥竞技最强有力的基础,同时也在与教育、参与和包容性相关的推动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希望在延续北京和伦敦残奥会的国际遗产方面能够有所帮助。”

    她认为,英国在社区和特定群体扩展工作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及良好的国际声望。英国的弱势群体也善于运用体育、教育和艺术的吸引力使其自身能够更多了解不同的理念、增进交流和提高技能。中英在这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两国残疾人事业的共同进步。

    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一等秘书李嘉德认为,该计划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青年行动者计划”建立的全球青年行动者集体,将在世界各地的中学、大学或社区传递信息和提供培训。他说:“残奥精神应该时时宣扬,而不只是每4年一次。”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