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日
星期

教师节送礼之累

本报记者 辛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10    [打印] [关闭]
    教师节前几天的一个早上,5岁的小培炎不想去幼儿园了。他躺在床上,噘着小嘴,气呼呼地对妈妈说:“××小朋友的爸爸、××的妈妈给老师送了好多东西,你们要是不送,我就不去幼儿园了。”

    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没能逃过小培炎稚嫩的眼睛,很多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悄悄把礼物“塞”给老师,或者把月饼、整箱的饮料放在传达室。小培炎因此联想到,最近他被罚站,是不是妈妈没给老师送礼物引起的?

    直到妈妈一再保证会给老师送礼之后,小培炎才将信将疑地走进了幼儿园。

    小培炎的境遇并非特例,在第24个教师节到来之前,很多家长都在为“是否给老师送礼、送什么样的礼”伤透脑筋。

    家长为送礼“伤透脑筋”

    京城某小学门口,一名家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如果其他家长都送而我们不送,我担心孩子会在课堂上受冷落。比如说,在课堂回答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举手,老师总不让我的孩子回答,孩子就会很敏感。他会认为家长没有私下做好工作,回家之后,就会责怪我。平时,这些小孩子私下也会攀比,大家还会交流送什么东西。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风气。”

    最近几天,互联网上也在热议这一话题,有的网站还推出了诸如《6种不会被拒绝的教师节礼物》、《教师节送礼之八项注意》等专题。天南海北的网友还纷纷跟帖“晒晒教师节礼物”。一位网友表示,孩子还没有挣钱,应该力所能及地准备礼物,他准备让孩子画一张贺卡,但是,这种做法被很多网民斥为“不入流”。

    一位名为“启迪”的网友的观点很有代表性:礼物越重,老师会越重视孩子。他表示自己会“献”上一张价值不菲的健身卡。还有人提议送超市购物卡、美容卡比较实在,更有甚者提出,今年的教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挨得比较近,还不如送“出境游”,老师游山玩水高兴了,准保对孩子另眼相看。

    看到网上如此琳琅满目的教师节礼物,北京的张先生着实吓了一跳。他的女儿今年上高一,为了孩子的前途,他不敢怠慢,决定加入“送礼一族”。“我本来不想送礼的,这些帖子让我越看越害怕,想来想去,我还是送礼吧,别因为这点小礼物耽误孩子的前程。”

    也有网友对送礼的事情“深恶痛绝”。一位网友留言说,教师节又要到了,我还得想着怎么继续送礼。儿子从上小学开始,我就为此事烦恼。每年教师节、春节、中秋节等都要给班主任、主科老师“上贡”。怎么就没有人管管这件事情呢?

    “社会都这样了,还要求老师在世外桃源?”名为“十一节”的网友跟帖意味深长。

    老师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

    看到网上晒出的礼品单,北京某小学班主任赵老师感觉有一丝无奈。他说:“其实家长不懂老师的心。老师最想要的是什么?很多家长没有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师节前夕,在他们学校门口贴上了教育部刚刚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摘要,上面密密麻麻签着老师的名字。为防止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学校还在《规范》第五条的下面画上了红线,“……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赵老师还打趣道,最近几天,校门外的气氛非常“诡异”,学生家长看着墙上最新颁布的《规范》,有点不知所措。有的互相打量着,好像在问该怎么办。校长也担心,一旦有家长“图谋不轨”,送礼之风会冲破《规范》。

    赵老师无奈地说:“一些家长对老师存在很大的误解,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不希望家长用礼物破坏这种神圣。”

    赵老师还提起了汶川地震中牺牲的那些老师,他们的事迹让他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我还记得48岁的南坝小学的杜老师,死去的时候,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幼小的生命。还有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这些师德的光辉不是用礼物能换来的。”

    “我不否认有一些老师会接受礼物,但是大部分老师渴望的是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赵老师说。

    另一所中学的班主任蒋老师认为,学生家长送礼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送上价值不菲的礼物,非但不能表达尊重,反而是一种不敬的行为。“老师不是办事的‘工具’,送礼不是表达尊重的正确方式。其实,孩子们一句真诚的问候,或者亲手制作的卡片都能让我们非常感动,某些家长把这么温馨的节日搞得庸俗化了。这原本是教师和学生的节日,我不希望家长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进来。”

    蒋老师所在的学校在教师节安排了特殊的仪式,由教务处购买鲜花,当天会选派一些学生站在校门口,给每位进校门的老师送上一支鲜花,并说上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我喜欢这种简单、单纯的过节方式。”蒋老师说。

    王老师是京城一家重点高中的班主任。她认为,自己最想在教师节得到的礼物是家长的理解。“很多家长只会疼爱孩子,但不会教育孩子。所以,会有很多人选择给教师送礼,希望得到特殊照顾。”王老师说,“但是,他们不理解老师的压力。我最希望的是,家长和老师齐心协力,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上去,学校想的是把升学率提上去。”王老师说:“等孩子们长大成才之后,还能记得我,这就是最好的礼物。”

    专家呼吁制止不良风气

    最近几天,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卢勤女士接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来电。家长提及的问题大都围绕“要不要送礼,送多少钱的礼物比较合适”;而学生关心的则是“同学们送礼,我是不是也得送”。

    对此,卢勤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不要送!”

    卢勤说:“送礼的行为让孩子和老师都受到伤害。孩子还处在成长期,过早地接触这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非常不利。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全社会都应该树立尊重教师的风气。家长送给老师这些有价的礼物,如果老师收下,失去的将是无价的尊严。在孩子们面前,他们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我极力反对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我认为,在教师节,学生送一张贺卡就可以了。老师需要的不是礼物而是尊重。很多学生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要想杜绝这种现象,家长得转变思维方式,此外,舆论也应该多做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引导。”

    也有社会学家对老师提出了要求,“尊师应该重情不重礼,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广大教师加强自律。对于送礼的学生和没有送礼的学生,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如果老师计较学生的礼物,不仅失去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背离了国家设立教师节的初衷。”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