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
星期

在大都市里生活好累

吴贤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12    [打印] [关闭]
    进城之前,总憧憬着自己有一天真生活在灯红酒绿里多好,可当这种梦想真正实现时,却觉得生活在大都市里真的好累好累,有时有回农村老家的冲动。

    我的老家在豫南大别山区,来郑州市10年了。对一个打工者来说,能在一个城市里生存10年,算是够长的时间了。10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在大都市里活着真的好累好累。虽然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打破了农民工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界限,说是农村户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但这在实施过程中还是要打很大折扣的。

    我女儿今年读完幼儿园,该读一年级了,按照郑州市教委今年的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待遇”,继今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费用全免之后,今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将免收杂费。前些天,郑州市物价局公布了今秋开学后的收费标准。符合入学条件,并按教育局安排进入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同一政策。

    据介绍,今年秋季起,城市小学只需收取课本费。郑州市物价局公布的收费标准显示,小学一至三年级,课本费、作业本费48元/人/学期;四至六年级,课本费、作业本费70元/人/期;小学借读费为130元/人/期。

    可当我跑遍离我们家所租房子较近的几乎所有郑州市的公办学校,接待态度好坏先不说,一听是农民工子弟,学校负责人要么以本校已经招满超额为由拒绝,要么以再等等看来搪塞。为了女儿能够上学,万般无奈之下,我不得不找郑州本地的好朋友帮忙。朋友们帮忙的前提都是:在带孩子去学校报名时,老师如果问你在郑州市干什么工作,你就说是做生意的。否则,孩子就很难上学了。

    8月20日,当我带着孩子和朋友一块儿来到郑州市某大学附属小学,招生老师看完孩子的材料并面试后,问你是这孩子的爸爸么,在郑州干什么工作?我赶忙回答道,在郑州做点小生意。听完我介绍,老师告诉我说,按说这孩子条件不错,但我们学校的每个新生都得交6000块钱借读费,交借读费也不是我们一个学校,整个郑州市的学校收的数额也都差不多,当然这6000块钱借读费,学校是不给票据的。

    办完孩子入学手续,走出学校大门,我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个农民工一下子拿出6000块钱,真有点心痛!我和妻子的工资每月加起来也就3000来块钱,我们每月必不可少的开支,除了两个孩子的零食等小项开支,每月大项开支就有:房租300多块钱;再加每月电费、燃气费、电话费、水费、卫生费,油、盐、酱、醋,大人和孩子添加衣服、鞋……等费用,一年下来,即使全家省吃俭用,又能攒几个钱?

    我们这样的农民工在城市里生存很无奈,每天早上开门就得花钱。我把吸了好些年的烟戒掉了,总算可以节约一点钱。要不是为了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我真还不如回老家种地。像我们这种低收入的农民工家庭在城市里生存,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我在城市里活着真的好累好累。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