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学生异乡欢度节日
本报德州9月14日电(实习生王超 记者郑燕峰)9月12日晚,皓月当空。山东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广场上,一场大型中秋篝火晚会正在举办。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山东省已接纳安排2600多名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包括中职学生)免费复学。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主动接收了北川羌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的111名学生及7名教师。
学院免收每个学生两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生活用品费,每人每月还补助300元生活费。学生毕业后,学院负责安排工作。
来自北川县曲山镇小河街的王一岚说:“我们在这里延续校园时光,又有了学习、生活的希望,进步的信心。”
晚会上很容易分辨出这111名学生,他们身着只有在盛大节日中才穿的民族服装——羌服。这些服装也是学院拨专款购置的。
以歌舞《欢聚一堂》开场后,身着红色盛装的羌族女生登台,舞姿轻盈灵动,与之相伴的是台下挥动的荧光棒。
今年18岁的龙海月,戴一副黑边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充满镇定。地震中,他失去了14岁的妹妹。作为北川学生和家长的代表,龙海月和父母向德州市政府献匾致敬,匾上写着:“扶危济困,大爱无疆”。
为了让北川来的学生和老师尽快走出地震灾害的阴影,学院特意调整了上课时间,每天早上和下午各安排一次跳羌族锅庄舞的活动。
此前,学院还组织学生到北京观看天安门升国旗仪式,并确定每月19日定期举行北川师生恳谈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学院为每一个北川学生刻制了一张光盘,将他们对家人的思念、问候、祝福,形象地展现给远在家乡的亲人。
院长魏荣庆说:“北川职业高中的学子在山东不会孤单。”
本报天津9月14日电(记者张国 通讯员平扬)9月13日、14日是南开大学新生报到日,在中秋节这天入学的新生并不孤单——在入学报到处,他们收到了学校的邀请函。热闹的中秋赏月会,成了地震灾区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场集体活动。
南开大学向地震灾区及经济困难家庭的新生发放了250盒月饼。今天,150多名新生聚在一起,度过了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节日。中秋月圆之时,他们面对家乡的方向遥寄祝愿。一同出席的还有不少远道而来的家长,让月圆之夜的氛围更加温馨。
“灾难让我们成长,出外求学的路,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辛劳。我感谢在座的爸爸这几天为我奔波,也祝家里的亲人中秋快乐,永远平安幸福。”一名女孩自告奋勇率先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同学们还以即兴表演了独唱《嘎达梅林》、吉他弹唱《灰姑娘》等节目,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让四川新生申友福感到温暖的是,他的月饼盒内藏着一位学长的联系方式和留言:“感谢你选择南开,让我们有缘相识,愿我们友谊长存,学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
当从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手中接过价值1000元的“南开助你启航”套餐和500元的生活补助时,来自甘肃延考区的郭利飞深鞠一躬表达谢意,他自信地说:“我要成为让南开骄傲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