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6日
星期
边走边说

卖方巾的吊脚楼还能承载多少文化想象

本报记者 王晶晶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16    [打印] [关闭]
    到达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某苗寨前,导游一再提示我们,你们将在这里看到“最原生态的舞蹈,听到最原生态的山歌”。

    这是一个已经开发了11年的贵州苗寨,9月上旬,记者参与某采访活动时来到这里。在时下名镇、名村纷纷挂起“原生态”旅游名号时,我对这里的确生发一些期待。同行的新华社记者告诉我,在贵州苗乡,越基层的地方越“天然”,“那里有的老人还不会讲汉话,能说几句的在他们那里就算水平不错的了”。听起来真不错,我坐了5个小时的车才到大山深处,应该算“很基层”了吧。

    进寨门之前的12道拦路酒,是游客体验苗族风情的开始。年轻姑娘、媳妇,满脸皱纹的婆婆盛装站在路边,手里捧着盛有米酒的土碗,“喝一口嘛”,苗寨人热情地把酒送到你嘴边,如果你不接或是对她笑笑摆摆手,她们就不再把酒碗往你跟前推了,这也许是她们多年接待游客的经验?

    游客在空场上观看苗族姑娘歌舞表演,几个小姑娘和老婆婆坐在路边随便向游客兜售四处可见的苗银手镯、绣花钱包和手机套。一位年轻媳妇坐在阴凉里绣着方巾,同行的伙伴随意问起她身边篮筐里一块苗绣方巾的价钱,她马上说,她家就在附近,还会有我们喜欢的东西,愿意带我们到家里去看看。

    爬上吊脚楼那陡峭的木制楼梯,她带我们到只有一张桌子和一个碗柜的“客厅”,墙上挂着两条扑满尘土的裙子、一根绣花腰带、一双绣花鞋,桌上是几块苗绣方巾。“前几天来了好多北京客人,买走很多东西,现在就这么多了。”“怎么没用,你拿回家可以放在桌子上,他们北京客人就把这些(方巾)铺在麻将桌上。”听说我们还想穿苗族盛装照相,她马上表示可以把自己的衣服借给我们穿,5块钱一次。下楼前,她不忘嘱咐我们,“下去后千万别说在我家买了东西,‘他们’不让在表演的时候做生意。”

    空场上的表演接近尾声。“你们等我一下,我先去表演”,这时,年轻媳妇穿上红色单衣,正往身上套厚重的苗族盛装外套。

    最后一个节目,广场上的苗族姑娘差不多都盛装上场了。表演结束后,她们轰地朝一个方向聚去,一个男人给每个表演者手里塞了一张红色小纸片,上边写着“盛装”二字,“到时用这个去换钱”,年轻媳妇告诉我们。

    聚集一起的苗族姑娘很快散开,三四人成一队地涌向游客。这时,如果你拿起一个双鱼图案的手镯,周围马上会伸过来三四只捏着类似图案手镯的手,一直到停车的地方,还能看见挎着篮子、问你要不要买个钱包的小姑娘。

    颇具市场意识的年轻媳妇和商业味道越来越浓的苗寨,这样的“原生态”会让人失望吗?答案是“不一定”。歌舞看到了,土特产买了,相片照了,如果能再到苗家的吊脚楼里坐坐看看,那不是很齐全吗?一位同行的台湾游客就说,她最喜欢的一次旅行就是在上海,“在豫园吃饭后,旁边有那么多卖东西的呢。”

    我无权评价苗寨是否过于商业化。2007年,我参加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时,曾听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苏东海这样说,“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城市的发展是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当城市进入高速发展时,生产生活发生巨变,人享受物质文明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确实如此,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就得让那些在物质上并不富裕的人民放弃过一种可能更好的生活?似乎无人有这样的干预权。

    再过不久,贵州省的旅游大会将在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举行。眼下,通往那里的路正在修,也许今后到这里旅游就不需要再坐5个小时的车了。也许再过几年,苗寨的旅游经济会像丽江那样繁荣,也许也会像学者朱大可在《城市中国》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所说,丽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后,正朝着商业主义一路狂奔,它虽然充满了喧嚣和文化虚伪,却足以满足游客的民族想象。”

    当工业文化挤压了农业文化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到了后工业时代,人们重新又发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当然,除了对工业文化的反思,也包括对文化遗产的经济开发。在很多地方,传统文化被改头换面地成为当地消费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消费,我们快乐,当地人民也因此而“安居乐业”。只是,在多方利益协商后,在发展与保护看似平衡了的背后,这种被“豢养”的文化遗产是不是已经面目模糊?它的生命力和生长的可能性又能有多大?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