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6日
星期

一次专为残疾人开设的首博之旅

本报记者 王烨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16    [打印] [关闭]
    李丽迟到了,她不止一次地向首都博物馆讲解员王蕊致歉,并对她说:“我来晚了,就只挑几件重点文物看吧,别耽误其他人的时间。”

    然而,不知不觉间,她竟把首博中华古文明瑰宝展厅内的所有展品都看了个遍,讲解员把每一件展品的来龙去脉都像讲故事一样给她讲了个遍。

    李丽是北京市宣武区的一名残疾人,双下肢残疾,只能拄着拐杖艰难行走。今天,她是应中国残联的邀请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

    “原本以为只是过来随便看看,体验一下无障碍设施。没想到,这里的展品如此珍贵,真是值得一看。”李丽并不是第一次来首博,她对这里的无障碍设施有些了解,一进大堂,她就向工作人员询问,“你们这里轮椅还有吗?”

    首都博物馆中心区主管冯建伟介绍,首博的无障碍设施包括11辆轮椅、若干个残疾人停车位、两排残疾人专用寄存柜以及两条残疾人绿色通道,其中前两样为首博开馆就具备的日常配置,后两样则是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特辟的。

    “我们这里每天都会接待十几名残疾人朋友,这些无障碍设施在残奥会之后仍然会延用下去。”冯建伟说,首博还特聘了哑语教师为残疾人服务,为视力残疾观众增加了可触摸的文物复制品。

    “视力不好、腿脚不便”的张贵全以前害怕出门,尤其怕到博物馆这样的公众场合:“我眼睛看不清楚,去博物馆只能看轮廓,走路又不方便,所以从来不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

    这是张贵全第一次进博物馆,他感觉“不错”,虽然文物介绍的字体没有他想象中那样大,但因为有专人在一旁讲解,看不看得清也就无所谓了。此外,个别文物复制品他还可以用手触摸细节。

    “对我来说,能这样感受一次文物也够了。”张贵全说,他以后有空就会拉家人或者朋友到这里来“学习学习”,“让孩子带好小本子,看到的文物都记下来,对学历史有好处。”

    周到的无障碍设施不仅首博有,残奥会举办之际,北京市文物局投资200余万元,在首都各家博物馆铺设无障碍坡道513处、增设轮椅324把、残疾人专用座椅83个、卫生间残疾人蹲位51处,各博物馆还专门制订了残奥会接待预案,并进行过演练。

    首都博物馆每周一闭馆休息,但今天,首博专为京城的残疾人朋友而开放。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