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7日
星期

河南欠贷大学生屡成被告

银行高校无奈出“狠招”
本报记者 韩俊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17    [打印] [关闭]
    近日,因拖欠银行助学贷款不还,22名毕业于同一所河南高校的大学毕业生被中国农业银行诉至法庭,要求偿还助学贷款。

    8月20日上午,郑州市金水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22名被告中仅有8人出庭,有10人在接到法院传票后态度很消极,既不和法官、银行联系,也未出庭,还有4名毕业生至今无法取得联系。

    据了解,这些大学生所欠助学贷款数额都不大,最少的只有几百元,最多的5000元。但他们在毕业后既不归还贷款,也没有主动和银行取得联系,玩起了“失踪”策略,银行方面找不到人,不得已才起诉到法院。

    据审理此案的法官刘延峰介绍,经过调解,当天出庭的8名毕业生已偿还了贷款,农行撤回了对他们的起诉,其余被告如果仍无法取得联系,或继续消极对待,法院将会依法判决其还款。

    近两年,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成被告的案子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据了解,仅郑州市金水区法院,从2007年年底至今,已经有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因不还助学贷款被起诉。

    河南省教贷中心主任宋振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在和欠款学生交流时发现,因为利息随利率调整变化,大部分欠款学生并不知道应还款的确切数字,再加上刚参加工作比较忙,对此就疏忽大意了,并非故意拖欠。

    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或工资水平较低,或家庭变故经济困难,确实无力还款。对此,某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马虎大意忘了还,或者经济困难无力还,银行方面都能理解,但有一些误解助学贷款和恶意不还贷的毕业生,是银行方面最无法容忍的。因为在追讨欠款过程中,银行发现,有些学生竟认为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一样,是免费补贴给学生的,无需偿还。更有甚者,明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可就是拖着不还,直到被起诉后才肯还。

    面对众多的助学贷款违约者,各大银行为避免自身利益受损,纷纷出台对策,例如在报纸上刊登欠款大学毕业生名单、建立信用“黑名单”等。一些高校也迫于银行方面的压力,以扣发毕业证来逼迫学生还款。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助学贷款的还贷期限只有几年,但不少大学生都希望还贷期限能适当延长;还有的学生认为,银行应该帮助那些家境确实贫困的大学生延长还款“缓冲期”,或者重新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也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由生源地银行提供贷款,并负责收纳还款,这样学生毕业后无需把钱寄回学校所在地的银行,大大方便学生还款。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已建立,如果大学毕业生不按时还款,将被自动记入全国联网的个人诚信系统,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欠款学生今后的个人房贷、车贷,甚至是信用卡的办理。

    “除了体制上的完善,大学生最重要的是应该建立起诚信意识。”法官刘延峰说,“在现代信用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诚信的责任和义务。大学毕业生不能刚踏出校门就有了信用污点,输在个人诚信上。”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