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笑走出“微笑圈”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10万名赛会志愿者、40万名城市志愿者、100万名社会志愿者和20万名拉拉队志愿者全面投身志愿服务,赢得了各国官员、运动员、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今天,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志愿者协会会长刘剑就奥运会、残奥会之后,如何使北京的志愿服务常态化的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通俗地说,就是奥运会、残奥会之后,北京的志愿服务事业将会如何发展,北京市民、国内外游客以及残疾人朋友们是否还能享受优质的志愿服务或者亲身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许多北京市民也许还记得2008年春节服务周期间和“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活跃在天桥、大栅栏、前门箭楼等景点的志愿者们的身影。
实际上,北京的志愿服务行动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学雷锋“综合包户”活动中就已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就像北京1990年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1994年举办“远南”残运会一样,每一次重大志愿服务行动之后必将会迎来一次新的跨越。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只是北京志愿服务事业漫漫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
“在这个节点上,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和汇聚志愿服务原动力,对北京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是一次极大的促进。”刘剑说,下一阶段,团北京市委、北京市志愿者协会将认真总结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经验,把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为促进北京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不断优化志愿服务的大环境,形成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刘剑透露,北京未来将建立永久性的志愿者纪念设施,“想要倡导志愿服务人人能为、时时能为、处处能为的观念,让定期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此外,“微笑圈”还将继续在北京地区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微笑圈”名列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列,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专门给奥运志愿者佩戴、承诺为奥运服务的塑胶手环也许会出现在汉语字典中。
许多人也许还不知道,“微笑圈”是伴随着“微笑北京”主题活动一起诞生的,它的意义也远不止志愿服务奥运那么简单。刘剑说,“微笑圈”其实是在传递一种微笑理念、一种志愿精神,“试想,有一天人人都配戴了微笑圈,人人都在微笑,当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刘剑解释说,“微笑圈”色彩鲜艳、佩戴方便、成本不高,容易打动青少年的心,“据我所知,很多北京的少年儿童都非常喜爱戴微笑圈,他们把佩戴这种手环当作是一种时尚,孩子们自然而然会猜想,这是一件什么东西?什么样的人才能佩戴它?这不又是一种教育吗?”刘剑说,团市委今后会把培养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作为重点,把志愿服务精神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公民心中。
“深入人心”的事办完了,下一步是怎样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向常态化发展。
刘剑说,团北京市委将依托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组织体系,建立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北京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区县(高校)、乡镇(街道)及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并在有条件的社区、行政村设立志愿服务工作站、联系点。
据悉,北京市18个区县的55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将被全部保留,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专家队伍、管理人才队伍也将被大部分保留。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