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信500院士求援:行为艺术般的无奈防卫
看到雷同学提着沉重的四捆求救信,莫说“邮局的人惊呆了”,恐怕我们每一个看到照片的人都会“惊呆了”。举债1900元,费尽心思请10个人花了10多天查到523名院士的联系方式,所有的努力只为了一个“不被歧视、被公平对待”的平等门槛!
这是“防卫过当”吗?恐怕谁也不敢这么说。因为根据有关机构所作的《中科院招研乙肝歧视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中科院系统的113个招生单位,有94个中科院的研究所在招研究生时存在着拒录乙肝携带者学生的现象,占调查总数的83.2%之多。
貌似荒唐的一幕背后,是实质荒唐的无奈现实。这些年,“全社会都不要歧视乙肝携带者”的话我们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保护乙肝携带者平等权利的法律和政策也相继出台了不少,但乙肝携带者被歧视的状况仍然非常的普遍,光是媒体上报道的“集体性歧视”就有很多。
根据卫生部今年五月发布的最新乙肝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至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按这个数据估算,我国光1至59岁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有93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这个人群在上学、就业等等方面,大多不同程度地感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新发布的《高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规定,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可以录取,高校只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做了录取专业的限制。但在这种科学的规定面前,很多高校的歧视观念“积重难返”。此前,对全国2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招研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存在乙肝歧视的院校有25所,占比9%,不能确定是否歧视的有37所,占比13%。
保护乙肝携带者的合法权利,光把原则写进制度规章里,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形成共识并作出了科学的区分,这些措施便应该以绝对的刚性保证被全面的落实——如果说一些民众的偏见无法一下子扭转的那,那么首先要做到的,是最大程度地避免来自体制层面上的伤害。对于“致信500院士求援”之类已近似荒唐的“行为艺术”所揭示的问题,教育部没有理由别过头去假装什么也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