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表彰的重点企业竟是污染大户
9月17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向媒体通报:今年6月以来,环保部门监测到阳宗海水体砷浓度出现异常波动。经排查,沿湖8家企业有环境违法行为,目前初步确定,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司——
该公司违反国家规定,未建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大量含砷废水在厂内循环;由于没有做防渗处理,多年积累的砷污染物逐步渗漏释放,污染地下水,导致阳宗海水体严重污染,并已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地跨昆明和玉溪两市的阳宗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2002年以来,阳宗海水质6年一直为Ⅱ类。但当地环保部门近期的观测显示,阳宗海水质已下降为劣Ⅴ类。这是继滇池污染之后,云南省又一个遭严重污染的湖泊。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批示,要求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查明并坚决关停污染企业。云南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决定,立即实施“三禁”:禁止饮用阳宗海水,禁止在阳宗海游泳,禁止捕捞阳宗海的水生产品。关闭严重排污企业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司,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刑事拘留。
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司距离阳宗海1500米。其前身为澄江县磷肥厂,建立于1996年,是阳宗镇的乡镇企业。后来,该企业改制为锦业工贸有限公司,以生产磷酸钙和磷酸一铵为主。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2007年,因环境违法,该企业被云南省环境保护局点名通报。但就是这么一个企业,曾被玉溪市政府授予2003~2004年度玉溪“守信用、重合同”企业称号,其产品被评为云南省级优秀产品,“远销各地”。
今年6月接到澄江县环境保护局发出的停产通知。阳宗海附近的几个村庄也同时接到环保部门禁止饮用阳宗海湖水的通知,沿湖近3万人饮水问题出现困难。
村民反映,锦业公司工厂建立10多年来,他们每天吸着剌鼻难闻的空气,常常感到头晕、胸闷。“原来地里种的是烟叶,但硫酸厂建成后,种出的烟叶品质下降,卖不出去,只有改种其他农作物。”一位村民说。
有知情者说,锦业公司生产磷肥所产生的几百万吨废渣磷石膏长年露天堆放,“过路都能闻到很强烈的气味”。而公司所说的“已按环保要求修建了废渣库,并进行了防渗处理”,不过是“一些随意铺设的塑料薄膜和一个仅有3米左右的水泥砌成的拦水槽”。一下雨,磷石膏中含有的砷等放射性元素就会随地表渗漏到地下。该公司今年3月才建成废水处理站,之前选矿洗矿过程中的废水都没有进行处理,而是挖了一个大坑把这些废水储存起来。当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前来检查时,该企业连夜突击将“废水塘”填埋掩盖,种上花草树木,伪装成绿化地带。
据悉,该企业在建厂时没有任何环评手续,“都是后来补办的”,虽然该企业负责人声称近年来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的投入已超过了2500万元”,但工厂长期烟气超标排放,外排粉尘也经常超标,8万吨磷酸一铵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还没验收,就擅自投入生产。
一位环评专家说,早在2005年,他们就对该企业“年产8万吨磷酸一铵技改项目环评”提出,由于该企业地处环境敏感区域,要重点评价厂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看其是否符合云南省政府对“阳宗海流域环境规划的批复文件”的要求,要将水环境影响评价、固废处置评价列为评价重点,并建议对现有厂内的污水塘水质进行检测,明确排水去向及途径。
“为什么环评没有通过就可以开工?为什么环保局已经进行了通报还没有停工?我们的环评报告语气都很严厉,但执行中,谁来监管?如果只是纸上谈兵,环评还有什么意义!”这位专家说:“如今很多企业的环保意识都是被动的,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如果环保执法不力,一旦污染就很难挽回。”
“官不作为,企业自然有胆子。”一位知情者说,阳宗海汇水区隶属“两市三县”共辖,事实上,三县的有关负责人早在调查中就发现了阳宗海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以机动渔船为重点的内源污染反弹突出;外源污染源增多,磷肥厂磷石膏已成为阳宗海主要污染源之一。但由于三县意见不统一,给环保监管带来困难。
“如果‘两市三县’早就阳宗海污染治理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出力出钱,真正把污染治理的工作抓到实处,会出现今天这样的严重污染吗?”他说。
本报昆明9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