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
星期

张小虞:没有必要对车市现状悲观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25    [打印] [关闭]
    时值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30周年,汽车市场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连续5个月销量环比下滑,就连被寄予厚望的“金九月”似乎也无济于事。一时间,整个汽车行业弥漫着恐慌和悲观的情绪。“由于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重新刺激汽车市场崛起的有利因素仍然遥遥无期,汽车行业最坏的时候还未到来。”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车市的增幅将低于10%,2009年车市停止增长甚至可能负增长,“预计今年下半年的负增幅会是-3%左右,全年增幅在8~9%左右,明年的车市负增长的可能性是90%。”

    情况果真会如此糟糕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并不认同。在“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系列活动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经过30年的努力和奋斗,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特别是2000年来,国内汽车市场连续快速增长,平均增幅在20%以上,就是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而汽车市场能够如此快速发展,归根结底源于一句话,那就是——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张小虞表示,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汽车市场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但是,汽车工业的平均增幅,应该略高于国内GDP的增幅,这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前提。过去几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超出预期,甚至,今年上半年的增幅也比预期要好,只是下半年的情况比预期要差,但这并不表示汽车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了。“众所周知,今年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国内经济,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是汽车工业,所有行业都存在压力。事实上,汽车市场的压力比房市、股市要小很多,毕竟汽车行业是最早开放、市场化程度最深的行业。”

    他告诉记者,今年对汽车市场影响较大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燃油价格的上涨、运输成本的增加等,但这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克服的。判断汽车市场是否走坏的因素只有两方面:一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不是变坏,第二就是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有没有变化。很显然,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不成立。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小虞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大家看得见的中国汽车工业。正是开放的政策和心态,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卓越成长。“纵向(与自身相比)超速发展,横向(与国际同业相比)缩小差距,这是中国汽车工业30年来的宝贵成果,也给中国的其他制造业以启发。”

    张小虞用一组数据说明了30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1978年,全国生产的所有汽车是14万辆,其中轿车2650辆,全国的汽车生产总值大概60亿元人民币。到了2007年,全国生产的汽车888万辆,其中轿车大概49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2万亿。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汽车业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30年间,中国汽车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实现高速增长,销量增长63倍,其中轿车销量增长1849倍。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继美国市场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

    事实上,早在2004年,中国汽车业经历“黑五月”的时候,中国车市崩盘论就不绝于耳,甚至连大名鼎鼎的摩根士丹利也发布预测报告,称中国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2006年到2007年中国汽车业将无利可图。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些论断,除了可笑之外,并无任何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内汽车价格不断趋于合理,以及人们收入的增加,买一辆私家车对越来越多的家庭来说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统计显示,目前国内的私家车还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中西部的许多省会城市和东部的许多中型城市的私家车的拥有量还不多,更不要说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随着二三线城市汽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汽车业的前景大有可为。

    与张小虞的判断相辅相成的是,不少汽车企业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力度。其中,受美国汽车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丰田汽车公司日前宣布下调其2009年全球销售目标,由之前的1040万辆下调至970万辆。在丰田准备下调北美市场销售目标的同时,其在中国的扩产步伐却在加快。丰田汽车近日宣布,将计划投资15亿人民币以增加一汽丰田第二工厂的产能。其产能预计将提高一半,即从目前的年产10万辆提高至15万辆,同时,在华销售目标再曾20万辆。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兼全球销售负责人丰田章男称,丰田今年在华市场的目标是70万辆,2009年将在此基础上增加20万辆。

    汽车企业的雄心勃勃,是有据可依,还是空穴来风?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国内汽车市场在经历2004年的低迷后,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以报复性的速度快速增长。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