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9日
星期
学林风

陈佳洱 自知之明的故事

■王德民 陈诗闻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29    [打印] [关闭]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含义几乎都是告诫人要谦虚。因为,一个人如果清楚知道自己的短处并能努力克服,通过学习、锻炼使之成为长处,这才是最可宝贵的精神,因为人们常常会犯“自以为是”的毛病。

    以往我们都是这样认为的。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院士在北京交通大学的一次演讲。其中他回忆起自己1963年2月为了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要到北京接受英语集训的一件往事。

    由于按协议中国学者需在当年10月之前赴丹麦,所以就要求他们在半年内通过英语考试。当时,国内一位著名的英语教授,在了解了大家实际的英语基础之后认为:“你们要在半年内通过英语的考试啊?在我看来,你们能用两年通过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杨福家找到一起集训的同学——后来也是中科院的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陈佳洱商量。陈说,“我们的英文不见得如他所说的这么差吧!我们差就差在口语。这样吧,我们从明天开始,早晨散步时不说汉语了。”

    5个月后,集训班上有4位同学通过了英语的考试,杨、陈二人位列其中。随即他们出国深造,后均取得科研成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决非单指知道自己的短处才是宝贵的。更重要的是:既知道自己的短处,又知道自己的长处,竭力扬长避短,这才是有大智慧者。你看,陈佳洱既知道自己的英语基础“不短”,对自己充满信心;又知道自己的确存在“口语之短”——相当有“自知之明”!于是,他们着重努力练习口语,终于在短期内取得成功。

    如果两位院士当年看不到自己良好的英语基础,而轻信英语教授对多数人的笼统估计,慢慢学上两年英语,学完后,恰好赶上当年全国大规模的“四清”运动和十年“文革”,哪能还有他们后来的科学成就?!

    “自知之明”四个字本身对“知短处”或“知长处”并无侧重之意。只是常人往往容易过高估计自己,所以被人们强调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

    希望有志于未来的青少年,都能全面理解“自知之明”的含义——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充满信心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地开创未来。

    (注:王德民: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诗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