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
星期

陈贵军:从一颗“螺丝钉”做起

本报记者 李剑平文并摄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06    [打印] [关闭]

图为陈贵军(右一)与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机械加工技艺。

    普通大学生难以跨进的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汽轮机公司”),在今年盛夏打开了大门迎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陈贵军。他的“敲门砖”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证书与国家车工“技师”证书。

    今年6月,陈贵军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名学生组成混编队,在3所学校接受不同老师“魔鬼式”强化训练,锻炼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与融洽的团队协作精神。最终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这些良好素质成为他们过关斩将的“撒手锏”。

    “天津夺奖回来,多少有点凯旋的感觉。可鲜花与掌声散去,便是平实的工作与生活”。在汽轮机公司镗工班已工作百日的陈贵军说,在企业上班与在学校学习、大赛比武有着显著的差异。“当你置身千人国企,面对二三十年工龄的车工师傅时,自己仅有的那点技能只能算是雕虫小技,根本不可班门弄斧”。

    “高度的专业化分工,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企业这台大机器的一颗‘螺丝钉’”。这名昔日赛场高手说,一个零部件加工外沿、截段面与内孔等工序,在学校或小企业一名员工可以在一台机床上单独完成。可在规范的汽轮机公司并不追求这种“多面手”,加工外沿的就一直加工外沿,钻孔的就专司钻孔,十分讲究工艺的精湛。

    以前在民营企业顶岗实习阶段,老板总是希望大家越快上手越好。可进入国有企业后,加工制造蒸汽机壳体与泵体等大型零部件,形状复杂,价格昂贵,没有相当的工艺技能是不能单独操作生产设备的。师傅告诉这位徒弟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效益与生命。”只有进行扎实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后,企业才会让你去跟班学习。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企业,陈贵军深刻感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虽说车床与镗床、铣床都有相通的地方,但这段时间以来,他仍跟着镗工班的工人师傅从对刀、找基准点开始练习基本功,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获得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到现在他能单独进行零部件的粗加工了。

    从青春活泼的校园走向按部就班的企业,陈贵军存在一个非常大的心理转换过程。离校前夕,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企业基层干两三年以后能进入技术部门工作。可到了人才济济的企业,一切都改变了,自己不但发现以前社会经验缺少,而且距离这个部门的技术门槛还有一个非常远的成长与积累过程。

    “没有豪言壮语,只见脚踏实地”。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在评价陈贵军说,昔日的“金牌”得主,把荣誉与鲜花放在一边,从企业最小的角色做起,为师弟学妹们带了一个好头。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