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
星期

感谢高考

■杨永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06    [打印] [关闭]
    我要永远感谢高考,感谢邓小平的英明决策。是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赋予我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提升了我人生的价值。如果没有高考,现在的我也许留守在农村一间低矮的平房里,也许是抽着劣质烟满脸沧桑的下岗工人……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惠者,作为“文革”之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回首往事,我感慨万千。

    1977年8月,当得知国家将恢复高考的消息,说实话,我并不像别人那样欢呼雀跃,欣喜若狂。我心中疑惑:这高考真的凭分数录取?而且,我心中还很自卑:像我这种出身不好,有海外关系,父母亲政治问题还未平反,有先天严重“政治缺陷”的人也有资格参加高考吗?后来得知这次高考录取以分数为主,讲成分但“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凡符合年龄的知青,都可先报考,后政审。虽然我还在犹豫,但似乎有希望。于是我交了五角钱报名费,加入到570万报考大军中,参加了激烈角逐。

    离高考只有一个月,补习数理化肯定来不及准备了。所以我选择了文科,不过当时满脑子都是大批判文章。当时的文章模式是这样的:开头要用毛主席语录戴帽子,中间用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摆场子,再用批判林彪、四人帮、苏修美帝做例子,结尾要用革命口号做靴子。“文革”时期的“两报一刊”及“梁效”的文章都是这种风格。显然,这一套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下狠功夫补课,恶补历史、文学、地理知识……终于,我搭上了恢复高考的第一班车。

    我要永远感谢高考。在我看来,1977年恢复高考,远远不只是高等教育某种形式的转变,它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它是对教育秩序拨乱反正,对社会公平公正秩序的重建,高考制度体现了起码的公平。它更深远的价值在于,以一种严谨规范的制度形式和手段,确保了人才选拔的可信度,并为我国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从机制上提供了坚强保证。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