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8日
星期

有了出国热
才有归国潮

本报记者 张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08    [打印] [关闭]
    在南开大学新生物楼,海归教授沈月全的实验室对门,挂着另一位年轻教授刘星奇的铭牌。在美国他们就是熟人,刘星奇还是普渡大学博士后时,接受沈的邀请做学术访问,2008年决定留下来。

    沈月全说:“我一直在‘拉拢’国外的朋友回来。”这些朋友有的南下去了厦门大学,有的北上到了清华大学。“总之,愿意回国的越来越多了。”

    30年来,随着中国的进步,海归逐渐由偶然现象汇成涓涓细流,并形成一股归国潮。最近5年间留学归国的人数,比此前25年的总和还要多。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1978年到2007年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共31.97万。其中,1978年到2002年年底的留学回国人员为15.27万。而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这一数字就达到16.7万。

    如果要感谢归国潮给中国带来的显著变化,就不能不提到30年的留学潮。事实上,这批留学生得益于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1978年,邓小平“成千上万”派遣留学生的指示,引发了规模空前的留学潮。教育部统计,1978年到2007年年底,全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认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使中国在海外储备了很多人才”。

    最新报告显示,美国的研究型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北京大学,第三位才是美国本土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自1957年至今,芝加哥大学的全美民意调查中心负责跟踪每一学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情况并发布年度报告,最早的数据始于1920年。这项研究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立卫生院、国家人文科学捐赠基金会、教育部、农业部、宇航局等6家联邦机构的支持下开展的。

    本报就此做出报道后,一些评论人士担忧人才外流的问题。但对于中国高校出产了最多的美国博士,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大陆学生陈海亮表示“可以理解”。陈海亮是留学信息网站 O fferR ain.net创办人之一。这家网站的另一位创办人陈海勇表示:“这很正常,中国人本来就多,加上教育发展了,更多的人有机会出国深造。”

    “一方面,中国是人口众多的教育大国,在绝对数量上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比拟。另一方面,国内的博士学位含金量还不够,更多的优秀人士愿意出国去读。最后一条,中国日益国际化、留学环境的日益便利也是重要原因。”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芝加哥大学博士生郭昊对记者说:“这种现象挺好的,毕竟美国的学术水平高得多,国内的博士生虽然多,但博导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中国学生不去美国,那么好的学术环境肯定也会招印度的学生来补充。何必和好的条件过不去呢?”

    不过,一些人士也对中国人醉心博士学位提出不同意见。一位留美中国学生认为,近年我国盲目读博士学位的太多了。这需要就业市场慢慢调节才能改善。

    “希望我们的同胞们是经过理性思考来决定自己的读书计划,而不是想当然地以为不停地读书,拿到最高学位,或者拿很多学位,就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而加州伯克利研究生部的数据主任朱迪·苏对《科学》指出,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学生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就能有较宽的职业选择余地,外籍学生可能更需要凭借博士学位来找一份好工作。

    在“海外华人第一门户”未名空间上,有人就“清华北大毕业生‘统治’美博士学位”话题发问:“这是好事,还是悲哀?”

    一则回答是:“既是好事,也是悲哀。”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