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奥运最前沿的守护者
2001年申奥时,北京对于奥运空气质量做出三项承诺:一是每天对空气中4项污染物进行监测;二是致力于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三是奥运会期间有良好的空气质量,三项承诺的实现均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密切相关。
北京环保监测中心主任于建华告诉记者,从“好运北京”测试赛开始,环保监测中心就在奥运场馆周边增设18个临时空气监测子站。虽然工作量增加了好几倍,但所有工作人员都毫无怨言,加班加点地认真完成各项任务。“7月20日,全面进入奥运战时运行体制至今,单位人员更是一天也没休息,多次通宵奋战,经常白天黑夜连轴转,出色地完成了奥运空气监测的承诺。”
奥运期间,为尽早给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信息,配合落实奥运保障措施,监测中心采用多模式集合预报方式,每日两次会同各路专家进行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对未来72小时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分区、分时预报。
“我们的预报结果要作为国际奥委会对体育赛事进行调整和变更的依据,事关重大,所以为提高预报的精度和准确率,预报员们在全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克服压力的同时每日翻阅的资料比平时一周的还多。”
于建华说,8月7日晚,环保监测中心预测8月8日北京的空气质量可能会超标,及时建议立即启动了空气质量保障应急预案,并时时跟踪分析监测实况和指导预报未来变化趋势。两个月的坚持,使得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度降低,兑现了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天天达标的承诺,大家虽累犹荣。
“奥运会赛前,很多国外媒体和运动员对北京的空气质量质疑不断,甚至认为北京空气质量数据是虚假的,耐力运动员在比赛时应该戴上‘面罩’,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诘难,我们始终信心十足。”
于建华告诉记者,他们及时将中心机房对外开放,“随时欢迎公众和国内外媒体来参观我们的监测系统。今年以来,接待了超过上千家国内外媒体的采访,渐渐地,科学的监测体系、良好的空气质量、真诚的友好态度,为我们赢得了主动、赢得了话语权、赢得了各国人民的信任。”
据了解,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在奥运期间参观北京环保监测中心后说:“北京拥有非常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首都城市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尖端、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数据非常可靠。”
此外,在落实奥运承诺,做好空气质量监测、日报预报等工作基础上,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还在奥运期间每天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奥运水域认真做好噪声、污染源、环境应急等方面的监测工作,有利地支撑和保障了平安奥运。
“为了不影响正常比赛,我们的监测人员每天起大早去监测,待上午比赛时,大家不知道我们已完成对水质的监测和分析,保障了赛时水质的安全;为了保证北京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我们的足迹踏遍北京市的河流湖泊,每天采用发光细菌对水质毒性进行监测。”
于建华说,为保平安奥运,北京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实行了24小时值守,放弃了休息,照顾不了家中生病的亲人,每次出现场监测完毕,监测人员脱下防护服,浑身的汗水像水洗过一样。正是这些忠诚、勇敢的环保卫士,用他们辛劳的汗水换来奥运环境平安。
据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