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造文物背后是块GDP的政绩糖
相对于阎崇年对满清历史存有的个人“偏见”,陆良县此举则是彻头彻尾的弄虚作假。不过,对于阎崇年的“偏见”,不服者尚可抡之以拳头,暂且出口“恶气”。而如果不是记者的不懈探究,估计也没几人真正在乎陆良县孟获碑文的真假。退一步讲,如同陆良县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者知假造假后尚且大言不惭,估计游客即便知道也会一笑而过,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比陆良县动作更大,甚至故意炒作制造影响的造历史造文物运动并不鲜见。
有数据表明,2007年,国内游客人数为16.1亿人次,同比增长15.49%,而同期国内旅游收入为7771亿元,同比增长24.74%。在快速增长的旅游市场面前,想必没有哪个地方会对这块GDP的“肥肉”视若无睹。于是乎,只要能挖得点历史遗迹,或跟古人沾得上边带得点戚的,时常会见到几个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地方相互争抢。而地方公祭炎帝、黄帝声势愈来愈大,级别越来越高,不管富裕还是贫穷,为种种明目的公祭投入的巨额资金更是源源不断。另外,在申请世遗的大门外,我国申遗预备清单已有100多个项目。在这些申遗队伍中,虽不乏确实为世界遗产保护奔波忙碌者,更多的则是指望这块“金字招牌”,能够泛发出地方旅游经济的蓬勃朝气。
当“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思想牢牢霸占着地方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时,原本像文物管理部门这样本来心如止水的清水衙门,往往也难幸免。能够立足本身,为当地经济服务的思想不仅贯穿工作全部,还往往会成为领导职位升迁的重要考量内容。GDP就像摆在各个政府部门面前的一块政绩“糖”,左右着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向。有条件的自然不遗余力,而像文物管理部门这样没有条件的,就难免要“创造”。还有一个相当有利的环境是,对出于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的文物造假运动,非但不会得到任何惩罚,往往还可能博得彩头。
毫无疑问,文物必须有其历史积淀,否则,以今天的科学技术,古迹还有什么不可复制的?陆良县文物管理所的造假看似一个轻松的笑料,背后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盲目与冲动。要想此类滑稽不再上演,首先必须给相关部门松开那个GDP的政绩“绑绳”,让他们真正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去。其次,地方也要摆正经济发展观念,不能鼠目寸光,仅求短期发展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