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办大赛有望造就更多眼镜侠
相比起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射击在中国显然是个冷门项目,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来承办一项国际射击比赛呢?
在清华大学的学生选修课程表上,记者找到了答案。
密密麻麻的选修课程中,射击课赫然在列,每年12个课程班,每班40人,1年下来,可以有近500名学生亲身体验射击运动。据清华大学副校长陈旭介绍,学校自从2002年开设射击课后,该课程年年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之一。学校原有的射击馆现在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一座新的射击馆正在建设之中,很快就将交付使用。
射击运动受到学生喜爱实际上由来已久。据杨立国介绍,大、中学生进行军训教育已有20年时间,早在军训教育实施的初期,教育主管部门就发现,学生普遍对军训中的实弹射击内容非常感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高校就在专业射击队的帮助下开始设立射击课程,上海复旦大学还在国内高校中第一个修建了射击馆。
从最初仅仅是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到后来,学校也成了高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输出单位。
杨立国介绍说,与举重、跳水等项目相比,射击运动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条件要求并不苛刻。有些运动项目需要从小就对运动员进行培养,否则很难达到较高水平,而射击运动没有这方面的约束。
从1999年至今,清华大学就从本校学生中培养了多名高水平射击运动员,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夺得3枚金牌的刘天佑。
和早已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短跑运动员、有着“眼镜侠”之称的胡凯一样,刘天佑也是在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之后,才开始接受专业运动训练,并且很快达到了较高的竞技水平。
在清华大学射击队,像刘天佑这样文武兼备的运动员并不在少数。读完本科之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在班级或年级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校内赢得各类奖学金,这样的学生运动员在清华大学射击队中早已司空见惯。
由于学校的射击课已经面向广大学生,还有一些学生只是把射击当成兴趣爱好,尽管运动成绩不错却没有把参加射击比赛当成是自己的目标。
陈旭就介绍了一名叫杨晓敏的女生,她在选修射击课之前没有任何射击经验,但仅仅经过1年多的训练,就达到了国际健将的水平。不过,杨晓敏并没有因此就把生活重心转到射击运动上。
杨立国分析,由于射击运动对运动员的智力有很高要求,大学生运动员能够在射击运动中表现出较强实力应该是有智力方面的先天优势。
不过,参加本届世界大学生射击锦标赛的中国选手中,像刘天佑这样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还是少数,多数选手的成长方式还是专业运动员的模式。然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却有信心让更多的胡凯、刘天佑在中国体坛出现。
据杨立国介绍,一方面是让各类体育运动在大学生中扩大普及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就像射击运动这样,让有条件的高校开展起来。另外,让各级专业运动队为高校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优秀教练员走进校园,帮助有潜力的学生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
杨立国相信,在很多运动项目上,今后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运动员在高水平竞技场上一展英姿。
本报北京10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