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蚕豆惹的祸?
在整个中东地区,人们都相信,如果吃下未煮熟的蚕豆,就会和死者发生神秘的联系;意大利的农民们,选择在纪念死者的“万灵日”播种蚕豆;而在希腊,那些形状如同蚕豆的糕点,有着一个恐怖的名字——“死亡之豆”。
这些听起来玄妙无比的民间传说,却有着确凿的医学渊源。“蚕豆病”是全球最为常见的遗传性酶缺乏病,大约有4亿患者。严重时,人们进食蚕豆后,会迅速出现严重的贫血、肾衰竭和心力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可对于人类而言,一种最为常见普通的食物,却会给他们带来麻烦,这是为什么?
如今,所有的传染病学家都将给你一个同样的答案:疟疾。
如果你手上正好有一幅地图,可以显示“蚕豆病”流行的区域,那么你会发现一种惊人的一致。“蚕豆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区域,位于北非和南欧,它们都在地中海附近:而这里,在历史上正好也是疟疾广泛传播的地区之一。
这是一种由蚊虫叮咬而传染的疾病,每年的感染者高达5亿。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它们能通过雌蚊叮咬进入人体血液。但并非每个被携带疟疾的蚊子叮咬后的人都会致病。因为在一部分人体内,缺乏足量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内所有细胞中,对红细胞尤其重要,能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清除可能对细胞造成损伤的化学物质。
所以,G6PD的缺乏,对于疟原虫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这种脆弱挑剔的生物,只有在完美无缺的红细胞中才能生存。实验室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理论——当需要在“正常”红细胞和G6PD缺乏的红细胞中二选一时,疟原虫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常细胞。
然而,这种抵挡疟疾的“最佳武器”,正是“蚕豆病”的致病原因。如果体内缺乏G6PD,在食用蚕豆后,它在人体中会释放出一种自由基,红细胞的细胞膜在自由基的攻击下将产生破裂,导致人体的贫血,甚至死亡。那么,他们的身体,再也不是疟原虫的宜居之所。
其实,这是大自然的一种冗余机制。虽然我们的祖先未必了解这些原理,但疟疾的致病性是如此之强,所以,为了生存和繁殖,易感人群不得不凭着本能,动用一切保护机制。所以,在北非和南欧的民间,许多对蚕豆有着轻微不良反应的人,依然把它当成必不可少的食物。
在美国科学家沙伦·莫勒姆的最新作品《病者生存》中,这个进化医学博士给人们讲述了蚕豆和疟疾的故事。他结合当今最先进的医学研究告诉人们,“进化并不会选择那些会让我们致病的遗传特性,除非它们在伤害我们之前,对我们有所帮助。”
的确,在人类进化的漫漫旅途中,疾病与我们的先祖如影随形,一路走来。人类与疾病的关系,不仅仅是那一张张布满愁云的病容,它其实要复杂得多。
比如,糖尿病现今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但是,在遥远的冰河期,高血糖却为人类祖先提供了无微不至的保护,否则,人类很有可能已经在那场冰天雪地中全部覆没。而不仅糖尿病,血色病、结核病、蚕豆病……莫不如此。
或许,说疾病是人类的朋友,这样的论断有些过于不合常情。然而,我们也没有必要“恶狠狠”地敌视它,正如沙伦·莫勒姆所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的复杂而充满变化,她就像一本写满奇迹的书,而且还没有停下。”
(美)沙伦·莫勒姆 乔纳森·普林斯著 邵毓敏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