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
星期
改革开放30周年·本报见证

解放《第二次握手》

本报记者 徐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16    [打印] [关闭]
    “‘坚决要求枪决作者张扬’的口号就写在湖南省法院的案卷里,底下摁满了贫下中农的红指印。”两天前,顾志成摊开两本印有“向革命英雄学习”字样的红封皮《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对记者追忆起30年前的那段往事。当时,小顾只是《中国青年报》文艺副刊“向日葵”的一名年轻编辑。今天满头华发的老顾仍能脱口说出那个日子:1978年12月15日。这天,她赴湖南调查《第二次握手》手抄本事件。

    其时,《第二次握手》手抄本成为私下里最受读者追捧的读物,位列《一只绣花鞋》、《梅花党》等几大手抄本之首。该书描述了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等知识分子曲折的事业、爱情和命运,同时还刻画了周恩来的形象。“周恩来”、“知识分子”、“第三者”、“海外关系”、“爱情”等那个年代所有的敏感元素,该书几乎都触及到了,有些章节甚至还有“穿着薄薄的泳衣”、“胸脯起伏着”等描写。这些违禁文字大大触怒了“四人帮”,“文痞”姚文元怒斥该书“不是一般的坏书”。也因此,1975年1月7日,正在湖南浏阳中岳公社当知青的作者张扬被拘捕,并被定为死刑犯。

    即使是1978年年底的湖南,从北京去的顾志成,仍然不是个受欢迎的人。她不仅要接受接待方敌对和审查的眼光,出示的介绍信和工作证也被里外翻了个遍。两天里她被迫搬了3次家,最后只能住进30人一屋的信访招待所。

    然而,面对省公安厅的人,顾志成正告对方:“这是一本好书。张扬一案搞错了,应该纠正。”

    “纠正?你知道这个案子是谁批的?”他们反问。

    顾志成知道这个“谁”指的是华国锋,也强硬起来,反问道:“那彭德怀的问题又是谁批的?”

    她受到严厉斥责:“你们是什么记者?为什么为反革命说话?!”顾志成找到省委领导,同样受到质问:“你们青年报是共青团办的,怎么管到我们省委头上来了?!”

    为了拿到第一手证据,顾志成来到张扬插队的山沟里进行调查。那里距公社所在地尚有300公里。从老乡那里,顾志成弄清楚了所谓“张扬毒死了贫下中农大肥猪”、“张扬杀了人”的证明材料,是由“上面”来的人代写的。“他们说张扬写了一本反毛主席的书。谁反毛主席,我们就打倒谁嘛。”贫下中农对来访的记者说。

    1979年1月9日,《中国青年报》在第三十六期内参《青运情况》(机密)上,以《〈第二次握手〉是本好小说作者张扬应平反出狱》为题刊发内参。很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的胡耀邦闻悉此事,在听取了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汇报后,指示“先写个简洁的书面材料,待我批示后,报社和出版社就可以用电话通知湖南方面,尽快结案放人”。

    1979年1月20日,《中国青年报》在一版右上角以《手抄本〈第二次握手〉是本好书》为题发表读者来信,并配发编者按:“本报复刊后,接连收到读者来信及书评,为在‘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时期被打成‘反动小说’的《第二次握手》鸣不平,要求调查这本书的情况,为它平反。读者指出:这本书曾在许多地方青年中传抄,后被清查、收缴,一些同志因这本书而无辜受害。这是落实党的政策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报与中国青年出版社一起,对此做了专门调查……

    写《第二次握手》的青年业余作者张扬同志受到严重迫害,并且株连了许多青年传抄者受到批评处分。对于‘四人帮’造成的这场文字狱,必须全部推翻。”

    3月10日,《中国青年报》再次刊登《要有胆有识地保护好作品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调查记》,客观介绍了《第二次握手》广泛传抄的事实和冤狱形成的过程,同时指出“有关公安单位不能公正对待这部作品”。

    经过1471天漫长的煎熬,张扬终于出狱。身患肺病的他,被直接接到北京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分担了他的全部医药费。

    就在张扬的身体逐步康复的同时,他的精神也受到极大的鼓舞:从1979年3月中旬至4月底,《中国青年报》将《第二次握手》手抄本缩编到6万字,分期连载。

    “当年,是中青报救了我的命啊!”这是时隔30年后张扬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他至今记得,当时每个单位的人翘首盼望《中国青年报》到来时的情景。“各售报点都排起了长龙。”他回忆道。据说,上海街头邮局的玻璃都被挤碎了。一时间,电台连播,全国上百家剧团将《第二次握手》改编成话剧、评剧,电影《第二次握手》开始筹拍。后来张扬所到之处,人们便会嚷:“快看,快看,苏冠兰来了!”

    《中国青年报》一些老报人仍记得,当时报社接到过某公安分局的一个电话,称他们那里还关押着一个传抄《第二次握手》的犯人,问该书“是不是真的平反了,真平反了就放了他”。报社的同志大声说:“对,确实平反了,放人吧!”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分别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若干信件,自称“张扬”或自命为“《第二次握手》的真正作者”。从当初避之不及到现在趋之若鹜,足见这组报道在大众中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很快,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了《第二次握手》的印刷本。《中国青年报》再次刊发消息《受青年欢迎的小说〈第二次握手〉出版》。自1979年至1983年,该书累计发行430万册。

    张扬感同身受地说:“《中国青年报》的这种影响,不是能以数学公式的方式计算的。在精神焦渴的时代,它的作用是一个宣言书。”还有评论认为:推动《第二次握手》从“地下”步入“地上”,绝不仅仅是转变一个人的命运,更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解禁、精神松绑的一面旗帜。

    10年前,《中国青年报》刊载的《〈第二次握手〉是本好书》的读者来信,已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文物”。如今又过了10年,北京地坛书市“新闻出版三十年成就展区”中,《第二次握手》仍被列在“改革开放初期读物”的首位。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